臺灣客家語「母親/媽媽」怎麼說?為什麼用「阿姆」中的「姆」字?

🏠

  1. Hakka
  2. 臺灣客家語的「媽媽」

📝

📅

📆

📁

🏷️

臺灣客家語的「母親/媽媽」怎麼說

  臺灣客家語中的「母親(媽媽)」是使用「阿姆」一詞來稱呼,但為什麼客家話不是使用較常見、易懂與易書寫的「母」字,而是使用較少見、較多筆畫「姆」字呢?

1 Introduction

  在學習一門語言的會話時,最常常見的主題就是自我介紹了,自我介紹的內容又莫過於介紹自己的興趣和家庭了。而在介紹家庭時,一定會介紹到自己家裡總共有多少人,以及有哪些家人,再稍微介紹家裡狀況和家人的工作。

  而學客家語亦是如此,在學習客家話中的家屬稱謂時,客語在對家人稱呼上,有許多詞彙在字面與華語相似,並可以直接從字面上來理解字詞的意思,也可以較輕鬆記憶稱謂。

  例如在客語中的「阿爸」是爸爸(父親)、「阿哥」是哥哥、「阿姊」是姐姐、「老弟」是弟弟、「老妹」是妹妹、「阿公」是爺爺(祖父)、「阿婆」是奶奶(祖母)。

  但是在客語中,媽媽的稱呼卻不是與華語中常見的「媽」或「母(母親)」相關,而是使用「阿姆」一詞,再者「姆」一字又比「母」字多一個「女」字旁,筆畫更多,「母」本身就代表「母親」,加個「女」部好像是多此一舉。這讓我好奇到為什麼不用華語常見的「母」字而是使用「姆」字呢?

2 背景知識

  由於客語的分類繁多,本文盡量專注在「臺灣客家語」對於「母親」一詞用法的部分,但若與臺灣以外有所關聯則會稍微連帶討論。另外本文所使用的音標為「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與部分「注音符號」(注音用在四縣)。對於客語的其它種類、腔調,與相關的標音符號,以及更多有關於客家語的相關資訊、內容與教學可參考〈客家話怎麼說?〉一文,有詳細的說明。

3 緣由探討

  在漢語族的各語言當中,許多對於自己的母親較正式、文言的用字很多都是以「母」字來稱呼(例如:母親、母),古代則是用「娘」(例如:娘、娘親),而現代較親暱的稱呼則是使用「媽」字(例如:媽、媽媽、阿媽、老媽、老媽子),而臺灣閩南語通常也使用「母阿」、「母仔」或「阿母」。英文當中的母親用詞是「mother」,所以有人稱為「媽打」,而英文中 mother 的變體為「mummy」、「mum」、「mammy」、「mommy」等,所以中文則翻譯成「媽咪」,這就更加深了「媽」這個字的使用程度。。

  「媽」字同「母」字,因為在古代發音都類似「ma」,再加上以上種種原因,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在漢語族的各語言中是最常用來指稱母親,但是在客家語中,卻是用有加女字旁的「姆」字。這是因為有些詞彙與某些代表事況不好的諧音字相近,所以客家語當中會產生許多委婉用詞。以四縣腔為例,「母」字的客語發音為「mu24muˊ(ㄇㄨˊ)( )(24)」,而「無」字的客語發音有兩種,分別為「moˇ(ㄇㄛˇ)( )(11)」與「vuˇ(ㄪㄨˊ)( )(11)」,由此可見「母」與「無」這兩個字在客語中發音相近。

  「無」字本身的意思就是「沒有」、「沒」、「不」等,與「有」相對,例如「沒錢」的客語是「無錢」,所以「無」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負面的意思,而客語的「母」字與「無」字發音相近,所以延伸出「母」的委婉用詞,例如使用「姆」字,以避免聽起來與「無」字的發音相近。再者,「母」字的形狀也與「毋」字相近,「毋」也是否定之詞。

  至於為什麼較少用「媽」一字,因為「媽」近代華語(官話)才開始使用稱呼,「母」字是文言、正式說法,「娘」才是古代才使用的稱呼,而較早期就已經形成的漢語族語言(例如閩南語、客家語等)自然而然「母」、「娘」會比「媽」還要常見與使用。以下將仔細介紹客家語和各腔調當中,對於稱呼母親的用詞與詳細內容。

4 字詞解析

  以上介紹客家語中為什麼較常用「姆」字而非「母」字來指稱母親的原因後,以下將一一介紹客家話當中使用了哪些詞彙來指稱母親,並先列出各腔調(次方言)的拼音唸法(使用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的發音,並同時標注調值與調型),並做說明。

4.1 阿姆

  • 四縣腔:(ㄚˊ)( )(24) meˊ(ㄇㄝˊ)( )(24)
  • 海陸腔:a+(33) meˋ(53)
  • 大埔腔:a+(33) me+(33)
  • 饒平腔:aˇ(11) meˇ(11)
  • 南四縣腔:aˊ(24) meˊ(24)

  「姆」字的基本意思有兩個:(1) 中國古代稱以婦道教人的女教師為「姆」;(2) 替人撫育或照顧小孩的婦女,例如「保姆」。華語的發音為「muˇ(ㄇㄨˇ)( ) 」,若此字使用以上兩種意思,在客語(以四縣腔為例)中的發音為「muˊ(ㄇㄨˇ)( )(24) 」。

  而「姆」字在客家語則多數被拿來指「母親」的意思,但此時的客語發音(以四縣腔為例)則為「meˊ(ㄇㄝˊ)( )(24)」,除了成功避免調與「無」字的發音相似,字型也一起避免掉與「毋」字的相像了,而「阿姆」一詞是臺灣客家語中稱呼母親最常見的用法之一了。此外,由於「姆」字的客語發音與華語的「梅」相近(差別在於客語韻母沒有「i/ㄧ」而華語有),所以不清楚客語發音的人會以「阿梅」等詞來當借音字(但不是正確用法)。

  另外,四縣腔「阿姆」的「阿」是陰平調接後面的「姆」也是陰平調(客語四縣腔的陰平調(vˊ(24))後接陰平(vˊ(24))、去聲(v(55))、陽入(vd(5)時都會變陽平(vˇ(11)),所以「(ㄚˊ)( (24) meˊ(ㄇㄝˊ)( )(24)」要變調為「aˇ(11) meˊ(24) .

4.2 母親

  • 四縣腔:muˊ(ㄇㄨˊ)(  )(24) qinˊ(ㄑㄧㄋˊ)( (ㄑㄧㄣˊ))(24)
  • 海陸腔:muˋ(53) cinˋ(53)
  • 大埔腔:mu+(33) cin+(33)
  • 饒平腔:muˇ(11) cinˇ(11)
  • 南四縣腔:muˊ(24) qinˊ(24) 

  「母親」在客語當中是較文言、正式用法,較於典雅,但常生活上較少用,大部分還是使用「阿姆」一詞。

4.3 娘親

  • 四縣腔:ngiongˇ(ㄫㄧㄛㄫˇ)((ㄫㄧㄛㄥˇ))(11) qinˊ(ㄑㄧㄋˊ)((ㄑㄧㄣˊ))(24)
  • 海陸腔:ngiong(55) cinˋ(53)
  • 大埔腔:ngiongˇ(113) cin+(33)
  • 饒平腔:ngiong(55) cinˇ(11)
  • 詔安腔:ngiongˋ(53) cinˇ(11)
  • 南四縣腔:ngiongˇ(11) qinˊ(24)

  「娘親」是較古早的用法,現在較少使用。

4.4 哀仔

  少用。雖然「哀仔」兩字代表母親,但通常都是以「老哀仔」三個字出現來代表「老母親」(四縣腔:lo31 oi24 e31;海陸腔:lo24 oi53 er55;饒平腔:lo53 oi11 er53;南四縣腔:lo31 oi24 e31)。

4.5 阿母

  • 詔安腔:aˇ(11) bbuˇ(11)

  用於「詔安腔」。另外,詔安客語又被稱為閩南客語,因為詔安在福建漳州市詔安縣,詔安客語和閩南語有所接觸,有諸多共同詞彙,許多閩南語也同樣使用「阿母」一詞。

4.6 細阿妹

  • 大埔腔:seˋ(53)  a+(33) moiˋ(53)

  用於「大埔腔」。

4.7 阿依

  • 詔安腔:aˇ(11) i(55)

  「阿依」(或依阿、阿姨、姨阿、姨仔等詞)只有某些地區使用。在臺灣客家語的多數情況中只限於詔安腔.

  「阿依」用法的由來有很多種。其中一種說法是因為古代醫學較不發達,許多小孩子小時候就夭折,古人相信是因為被鬼差帶走了,或者是他們自己沒有後嗣的命,所以不讓小孩直接叫自己,這樣鬼差就不會知道他們的小孩是誰了。

  還有另一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受到平埔族語的影響,平埔族語的母親為「ina」,去掉中間的「n」後發音與「i a」相似。不過此說法遭到許多否定,因為子音通常只有在字首和字委會改變或消失,但中間的子音是不容易改變的,再加上中國大陸南方許多地區也使用「a」或「a i」來指母親,並非只有臺灣才有的現象(如下圖)。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對於母親的稱呼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對於母親的稱呼。

  另外,此用法也影響到臺灣閩南語。在臺灣閩南語中,也有一部分的人稱自己的母親為「a22 i44」或「i55 a11」,這與潮州和漳州雲霄、詔安、東山一帶對自己的母親諱稱為「阿姨」或「姨仔」相同,這是因為受到客家話或潮州話的影響,而有的是客家人已成為福佬客,在臺灣的詔安客語稱呼母親為「a11 i55」。

5 結論

  客家語因為避諱的關係,母親一詞出現了其它避諱的稱呼,在臺灣客家語最常使用的字詞就是「阿姆」了。以上介紹完臺灣客家與各腔調對於母親所使用的字詞後,以下將以表格的形式統整,以利整理與記憶。若空白代表該腔調無此說法,或者查不到相關腔調的發音。

臺灣客家語「媽媽/母親」的詞彙
字詞\腔調 四縣腔 南四縣腔 海陸腔 大埔腔 饒平腔 詔安腔
阿姆 (ㄚˊ)( )(24) meˊ(ㄇㄝˊ)( )(24) (24) meˊ(24) a+(33) meˋ(53) a+(33) me+(33) (11) meˇ(11)  
母親 muˊㄇㄨˊ  (24)qinˊㄑㄧㄋˊ (24)  muˊ(24) qinˊ(24) muˋ(53) cinˋ(53) mu33 cin33/mu+ cin+ mu11 cin11/muˇ cinˇ  
娘親 ngiongˇㄫㄧㄛㄫˇ(11)qinˊㄑㄧㄋˊ(24) ngiongˇ(11) qinˊ(24) ngiong(55) cinˋ(53) ngiongˇ(113) cin+(33) ngiong(55) cinˇ(11) ngiongˋ(53) cinˇ(11)
哀仔(老哀仔) (lo31 oi24 e31 (lo31 oi24 e31 (lo24 oi53 er55   (lo53 oi11 er53  
阿母           (11) bbuˇ(11)
細阿妹       seˋ(53)  a+(33) moiˋ(53)    
阿依           (11) i(55)

references

  1.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編輯小組 (2006),《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
  2. 邱湘雲 (2007),《委婉語在台灣語言及台灣文學中的表現》。
  3. 維基百科編者 (2018),〈阿媽〉。粵文維基百科。
  4. Simon (2005),〈為什麼彰化、雲林濱海地區叫母親「阿伊ㄜ」?〉。Yahoo奇摩知識+。
  5. 海墘閩語論壇用戶 (2013),〈“母親”叫法〉。漳泉話 (Hokkien),海墘閩語論壇。
  6. 維基百科編者 (2018)〈臺灣話>. Wikipedia.
  7. Disp 使用者 (2015),〈[問卦] 有沒有媽媽不叫”阿娘”要叫”姨阿”的卦?〉。Disp BBS。
  8. Ko-Hua Yap (2010),〈終結幾個平埔血統論的流言 (六)〉。地圖會說話。

update record

  1. 2022/05/15, multilingual version added.



English
Ads Block Detector Powered by codehelppro.com

Ads Blocker Detected!!!

Hi there! We have noticed that you are using an ad blocker. When you use an ad blocker, we will detect it and display this message. We understand that you want to reduce the annoyance of ads, but we also want you to know that ads are our main source of revenue to keep our website running. If you are willing to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or whitelist our website, we can continue to provide high-quality content and services. In addition, you can enjoy a better browsing experience as the ads will display more relevant content based on your interests.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