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怎麼說?基礎客語自學教學與學習筆記(臺灣客家語四縣腔為主)

?

?

?

?

,

?️

客家話怎麼說?

  本文會讓讀者先了解客家語的概念,以及如何學習客語,接著解說客語的發音、詞彙、文法等等,同時以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作為客語漢字的音標,讓初學者能夠完整學習基礎的客語。

目錄

1 前言

  客語是客家人(客家民系)的母語,所分佈的區域非常廣,客家族群遍布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南部、西部,例如:廣東 2000 萬人、江西 900 萬人、福建 500 萬人、湖南 150 萬人、四川 200 萬人、廣西 500 萬人等等)、香港(6 萬多人,主要集中於新界)、臺灣(212萬人,主要集中於桃竹苗、臺中東勢一帶、六堆地區、花東縱谷,臺灣客家語的影響力僅次於臺灣閩南語)與其他海外移民(例如:模里西斯、印度等等),而客語使用總人口數大約五千萬人。

1.1 客語的使用現況

  雖然客語的使用人數多達五千萬人左右(包含非母語人士),且在人類語言的七千多種語言當中,客家語的使用者人口是位居世界第三十四名,但是以客語為母語的數大約只有四千多萬而已,再加上能夠流利使用客語者的人數卻不到三千萬人,因此在各地以客語為母語的人數有越來越少的趨勢,甚至有些地方的客語腔調或次方言已經逐漸消失。

  在中國大陸,客家人對外大多使用普通話或粵語,年輕一代即使在傳統客家地區,也因為學校不以客家話授課而從小只接受普通話教育,再加上媒體普及,客語又較少用於新聞傳媒和大眾娛樂上,所以年輕一代的客家人使用客家語的比例減少,改說較強勢的語言(例如普通話或粵語)。

  在香港的客家人大約有 100 萬人左右(2010 年,包含20 到 30 萬人的客家原居民),使用的香港客家語被歸類至粵台片梅惠小片,因為港英政府以粵語廣州話作為香港華人的華語,粵語成為強勢語言,所以香港的客家人雖然不少,但現在大多改說其他強勢語言,只剩中、老年香港客家人會使用客家語。目前在香港以客語為母語的人數僅僅只有六萬多人(佔香港人口 0.9%),能通曉客語的則有二十五萬人左右(佔香港 4.7%),使用客語為母語的香港人比例正逐年下降。

  在臺灣由於閩南語是除了華語之外的強勢語言,再加上大眾傳播等媒體的影響下,即使不使用閩南語溝通的客家人也多可略懂閩南語,部分客家人已轉用閩南語而成為了福佬客(目前多以年長者居多),但轉向使用華語者更多(年齡層越低者越多此狀況)。客委會 2004 年調查,30 歲以下的客家人有三成能聽懂客語,但僅一成能流利使用客語,而在家庭方面,30 歲以下約有六成使用華語、兩成使用閩南語、未滿一成使用客語,所以有資料顯示臺灣客家語被認為是世界上衰落最快的人類語言之一。不過近年來越多人意識到保護母語的重要性,所以成立了客委會和制訂《客家基本法》,在學校推行相關語言教學,以及設立客家電視台語客家廣播電台、舉辦客語認證、大眾運輸工具提供客語播音服務等等。

  至於其它地區,像是馬來西亞中的華人也有許多的客家人,客語依然廣為流傳,而且還被分成許多不同的腔調流派的語系,同時也與當地的文化和語言的影響,而發展出自身獨特的用語。另外,馬來西亞的華人方言也非常的多元,在文化與語言互相交流、影響之下,並沒有一種方言是佔據強勢的影響地位,只會因為地域、歷史發展等因素造成某一種方言成為廣為大眾使用的大宗,所以馬來西亞除了客語之外,還有閩南語、粵語等漢語族語言,並且在使用這些語言的地方也能夠找到使用客語的人口。

1.2 客語的語言價值

  客家語是客家人所使用的母語,是漢民族所使用的其中一種語言,也是華人文化的其中一環,同時客語繼承了許多古漢語的元素,以及乘載著客家文化與特色。

  客家民系(客家人)是漢族的其中一個分支,同時是漢族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也是唯一不以地域來命名的漢族民系,主要是因為由南遷的漢族所組成的,進而形成了一種兼具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漢族民系。民族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傳承除了可透過風俗習慣來呈現之外,語言也是佔了重要的部分,所以如果能夠從深入了解語言背後的意義,就能夠更洞悉整個文化的脈絡,而客家人傳統的語言(母語)是客家語。

  客語繼承了較多的古漢語的特,例如入聲的韻尾([-p̚]、[-t̚]、[-k̚] 等),尤其客語在和唐、宋時期的中古漢語之間的繼承關係也相對較為明顯(閩南語則是保留較多上古漢語),像是使用較近代的漢語(例如:官話等)來朗誦唐詩宋詞等無法押韻,但是使用客語卻能夠做到押韻,故了解客語音韻則能夠更加明瞭詩詞的押韻,對研究古文有所助益。此外,客語還會與周遭的語言相互影響,例如在中國大陸的客語就與粵語和部分閩語互相影響,而臺灣客家語、臺灣閩南語、臺灣原住民語言也有一定的相互影響。

  在臺灣的客家人的數量佔台灣人口數量的兩成左右(另外七成為閩南人、一成為原住民與其他族裔),所以客家族群是臺灣人口第二大的族群(第一為閩南族群),所以在瞭解臺灣的歷史與人文上佔有一席之位與價值。再者,由於臺灣曾經有一段禁說母語、禁說方言的時期,以至於臺灣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等語言的使用人數大量減少,所以面臨語言的存亡危機,但如今為了保護文化與防止語言的消亡,開始力推本土語言及母語教學,客語也跟著復甦。另外,《客家基本法》也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並規定客家人口達到半數的地區,應以客語為主要通行語言(公部門的公事語言),但是該法案並未訂定罰則。

2 客語概念探討

  人類語言的發展往往伴隨著歷史的脈絡、文化的承載、人文的變遷等因素,所以在學習一門語言時,若能夠了解該語言的背景文化,將能夠對於語言的結構、用法、變化或字源等有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故以下將會探討客語到底是什麼、客語從何而來,以及客語的種類等。

2.1 客語是什麼?

  客家語俗稱客家話,簡稱客語或客話,為漢藏語系漢語族支下的一種語言,是客家民系(客家族群、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或母語,其母語人口多數分布於:(1) 傳統的客家地區,即廣東東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等地;(2) 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即桃竹苗、六堆和花東縱谷等地;(3) 馬來西亞有不少母語人口;(4) 其它區域,包含香港、新加坡、印尼(西加里曼丹省、亞齊省、蘇北省、邦加-勿里洞省等)、越南、泰國、蘇利南、印度、孟加拉,以及上述未提及的其它華裔客家人社群等等。

  雖然客語是漢語的一支,但若把漢語視為語言,客語就是漢語之下的一級方言,然後再往下分成許多支的二級方言;不過若把「漢語」看成是「漢語族」之下的一種獨立語言,那麼客語之下就會分成數支的客語方言。但不論怎麼劃分,客語都是與七大漢語族(官話、粵語、吳語、閩語、晉語、湘語、贛語等)相同的地位,即為獨立語言或漢語之下的一級方言,同時也與其它漢語族一樣是聲調語言。

客家語的通行範圍

客家語的通行範圍。 漢語方言海外分布

漢語方言(含客語)的海外分布。(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原始大小) 漢語方言的東南亞島國分布

漢語方言(含客語)的東南亞島國分布。(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原始大小)

2.2 客語的由來

  客語的由來有許多的說法,最常見也被最多人瞭解語認同的說法是客家人南遷所形成的一種語言。學者羅香林就認為,客家人其實最早是隨著歷史上的多次的戰爭與動盪的時局的時期,由華北牽起到華南的移民潮,所以他們的祖先是從現在的河南省與山西省遷移的,並帶來了當時所在地的語言特色(由此,原先所在地的語言從那時起,逐漸演變成官話方言),此說法認為客家人原先的祖輩是中原漢族。

  另外,客語保留了許多中古漢語語音的特徵,像是與其它南方漢語族語言(或南方方言)也有的字尾入聲輔音([-p̚]、[-t̚]、[-k̚] 等),這些特徵在一些北方官話(北方方言)中大多已經消失了。同時,也因為客家先民往南遷移的關係,使得客語和客家人遷移到的地區的語言或方言產生相互影響,像是客語、閩南語、粵語中都能夠找到共同的詞彙。

  而客語由來的另外一種說法,根據學者羅肇錦認為,客語和彝語、畬話等語言擁有共同的起源,但經由學習「漢語書面語」的過程之後引入了北方漢語的特徵,最後才形成了現今的客語。

  但不論客語的由來是中原漢族南下所帶來的北方漢語融合南方語言所形成的,還是南方語言受到北方語言的漢化而形成的,能夠較確定的是客語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中原漢族往南遷徙,並與周遭民族產生交互影響的關係而產生出客語。以下列出中原漢人南遷的五次原因,以及客家人的五次遷徙圖。

  • 客家先民第一次大遷徙:西晉末年,於永康元年引發的「八王之亂」。
  • 客家先民第二次大遷徙:唐朝的「安史之亂」。
  • 客家先民第三次大遷徙:金兵攻占後,宋高宗南渡。元人入侵中原後,又一次渡江南遷。
  • 客家先民第四次大遷徙:原因有二,一是受滿族入主中原的影響,二是客家人口膨脹。
  • 客家先民第五次大遷徙:太平天國運動。

客家人的五次遷徙

客家人的五次遷徙。

客語與贛語的歷史
客語與贛語的歷史與演變。(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原始大小)

2.3 客語的種類(方言、次方言、腔調)

  客語的種類非常多,以下以客家語的方言分類圖來劃分客語的大片分類以及地理位置,並以表格羅列各種客語。

客家語種類

客家語方言分類。(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原始大小)

客家語分類
寧龍片 寧都話、石城話、瑞金話、龍南話、安遠話、尋烏話、興國話、定南話、全南話、會昌話、信豐客家語
雩桂片 雩都話、桂東話、贛縣話、南康話、上猶話、大余話、汝城客家語、炎陵客家語、遂川客家語
銅鼓片 銅鼓話(懷遠話)、修水客家語、瀏陽客家語
粵台片 嘉應小片 梅縣話、蕉嶺話、平遠話、四縣腔(臺)
興華小片 興寧話、大埔話(臺:大埔腔)、豐順話、五華話(長樂聲)、紫金話
新惠小片 新豐話、惠陽話、深圳客家語、珠三角客家語、香港客家語
韶南小片 英德話、曲江話(含武江區等)
粵中片 河源話、龍川話、和平話、連平話、博羅話
粵北片 翁源話、乳源話、樂昌話、仁化話、始興話
惠州片 惠州話(有爭議)
汀州片 長汀話 、永定話、上杭話、寧化話、武平話、連城話、詔安客語(臺:詔安腔)、汀州腔
粵西片 亻厓話 、新民話、麼个話
海陸片 海陸客家語(以陸河話為代表,臺:海陸腔)
未分片 四川客語、半山客(揭西話)、水源音(一般歸入粵中片)、饒平客家語(臺:饒平腔)、陝西客語、畲話(有爭議)、浙江客語

  臺灣客家語雖然以四縣腔為主,但其實各腔調(或次方言)的使用人數也不太相同,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永定、長樂等腔(合稱「四海永樂大平安」),至於永定、長樂兩個腔調幾乎已經退居個人家庭,而剩下較活躍的五種腔調使用人群多寡剛好符合「四海大平安」的順序(北四縣佔 58.4%、南四縣佔 7.3%、海陸佔 44.8%、大埔佔 4.1%、饒平佔 2.6%、詔安佔 1.7%,另外,同一人可能會一種以上客語次方言,所以統計數字加總會超過100%)。除此之外,還有汀州腔、豐順腔、平和腔、南靖腔、揭西腔與其它更少數的腔調等幾乎已經很少看到或者已經從臺灣消失了,以及混合區域的腔調(例如:由四縣話和海陸話混合四海腔)。臺灣客家語的五種類(腔調或次方言)的分布請見下圖。

臺灣客家語種類

臺灣客家語種類與分布。(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原始大小)

名稱 起源地區 臺灣分布地區
四縣腔 廣東梅州的梅縣及附近的五華、興寧、鎮平縣、平遠等四縣。 桃園縣的中壢市、平鎮市、楊梅市、苗栗縣以及南部六堆(位於高雄,屏東)、新竹縣關西鎮等地。
海陸腔 廣東惠州府的海豐縣、陸豐縣。 桃園縣的楊梅市富岡、新屋鄉、觀音鄉及新竹縣以及花蓮縣的鳳林鎮、吉安鄉、壽豐鄉、新城鄉、玉里鎮、瑞穗鄉部分地區。
大埔腔 廣東梅州的大埔縣。 臺中縣的東勢鎮、石岡鄉、新社。
饒平腔 廣東潮州府的饒平、惠來、普寧、揭陽縣、海陽縣、潮陽縣。 苗栗縣的卓蘭鎮、彰化縣員林鎮、永靖鄉、田尾鄉和新竹縣。
詔安腔 福建漳州府的詔安縣、南靖縣、平和縣、雲霄縣。 雲林縣的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及台中市西屯區、北屯區部分地區、南投縣中寮鄉部分地區、宜蘭縣部分地區、桃園縣八德市、大溪鎮、龍潭鄉一帶。
汀州腔 福建汀州府長汀縣,其次也有來自長汀縣周邊的連城、清流、寧化。 雲林縣的崙背鄉、西螺鎮及桃園八德市、大溪鎮為主。
永定腔 福建汀州府永定縣、武平縣。 臺北縣的三芝、石門鄉。

 

語言 方言腔調 備註
臺灣客家語 四縣方言
(苗栗腔)
武洛次方言 屏東
內埔次方言 屏東
美濃次方言 高雄
頭份次方言 苗栗
龍潭次方言 桃園
海陸方言
(新竹腔)
竹東次方言 新竹
新屋次方言 桃園
大埔方言 東勢次方言 台中
饒平方言 紙寮窩次方言 新竹
卓蘭次方言 苗栗
詔安方言 崙背次方言 雲林
大溪次方言 桃園
永定方言 粗坑次方言 桃園
長樂方言 槺榔村次方言 桃園
武平方言 石門次方言 台北
豐順方言 藍埔次方言 桃園
海四混合方言 中埔次方言 嘉義
四海、海四混合方言 南州次方言 屏東

  除此之外,還有海外的客語。梅州梅縣的客家人曾經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在加里曼丹島西南端的坤甸建立了華人的國家「蘭芳共和國」,因此現在屬於印尼的該地有一種坤甸式客語(坤式客家話),它與中國大陸的客家話差別較大,並且還夾雜了許多的印尼語和當地土話。

  順便一提,四縣腔又被細分為北四縣腔與南四縣腔,兩者雖然大致上可以正常交流,但是在口音、腔調和一些詞彙上有些微差異,若讀者有興趣想了解南北四縣有什麼差異可以參考〈北四縣與南四縣的差異〉一文,有詳細對兩者之間的差異做詳細的分析與比較。

3 客語學習方法

  世界上的人類語言有數千種,而語言又各有不同的方言或腔調,但語言若有官方機構管理通常會訂定「標準語」,或者方言會有「代表音」,讓非母語者學習該語言時能夠有所依據。

  另外,並不是每一種語言都有文字,有些文字的語言有些無須音標,像是而西班牙文則無需音標,只要懂字母發音就可看到字就知道如何讀;而有些語言並不能夠直接從文字就能夠看出讀音是什麼,所以會有標音符號,像是英文會有音標、華語則有注音或拼音。

  所以,以下將會為讀者介紹學習客語的非母語初學者,應該要學哪一種客語種類或腔調,以及學習客語要用哪一種標音符號來學習客語的發音。

3.1 該學哪一種常用的客語腔調?

  全球人類語言有數千種,語系下分多種語族(例如:漢藏語系之下有漢語族和藏緬語族等),語族在分成多種語言(例如:漢語族之下分為官話、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語等),而語言又可以往下劃分為數種方言(例如:客語之下有梅縣話、四縣話等等),各種方言又會有不同的腔調(例如:北四縣腔、南四縣腔),另外,有時語言和方言之間會有更細分的劃分法,就是利用語支、大片、小片等分法(例如:客語之下有粵台片、粵中片、粵北片等等,粵台片還可以再細分為嘉應小片、興華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等等,而常見的梅縣話與四線話就屬於嘉應小片)。

  其實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類語言都會有多種方言和腔調,只是我們在電影、電視節目、廣播、書籍等傳播媒體上所看到的通常會是規範化後的標準語,例如日語其實大致上分為東日本方言、八丈方言、西日本方言、九州方言和琉球日語方言等五種方言,而外國人學日語時都是學共通語,也就是東日本方言的關東方言之下的「東京方言」,除了日語以外,世界其它語言也有類似情況。所以,在上述章節中,闡述了客語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次方言或腔調,但是對於學習客語的學習者來說,並不可能一次學習多種客語,而是只要選擇生活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其中一種客語來學習即可。

  在中國大陸方面,歷來被公認為客家語的代表的是一種行用於廣東省梅州一帶的漢語客家方言──「梅縣話」(或稱為「梅州客家語」),在語言學上被稱為客家語的「代表語言」或「語言代表」,中國大陸的客語廣播也是以梅縣話為主,但是強勢腔其實是惠陽話,也就是惠陽話的使用人數比梅縣話還多,但傳統上以梅縣話為客語的代表音(不是標準音)兩者皆為粵台片。而在臺灣最常見、最常使用的客語則是以「四縣話」為典型代表,而大眾運輸之客語廣播多從之,也因為大眾媒體(包含客語電視、運輸系統、客語書籍、語言認證等等)的普遍,反而較梅縣話獲得更多推廣空間,就連非客語母語者都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與學習四縣話。再者,雖然四縣話與梅縣話略有不同,但是相似性、共通性非常高,與主流客家語之間可以互通。

  綜上所述,在臺灣最常見的為客語腔調為四縣與海陸,而四縣則超過一半,大多數的客語教材、網路資訊等等,也都是以四縣為常見、最廣泛,再加上四縣腔相較於其它的腔調來說較為簡單(例如:發音較簡單、音調與變調都相對較少),所以對於想要學習客語的初學者來說,建議可以選擇學習四縣腔。但若是祖上的母語是其它客語腔調,願意的話還是可以先選擇與祖上相同的腔調來學習,或者再加學四縣話,以利保存不同的語言與差異。

3.2 該用哪一種客語標音符號(音標)?

  初學一門語言時,要先懂「聽、說」之後再學會「讀、寫」,但不論是「聽」還是「說」都要懂得「發音」,才能夠聽得懂、說得出口,要懂發音就要學習標音記號,而目前全世界有一套能夠紀錄所有人類語言發音的音標為「國際音標」。而一門語言很可能會因為多種因素或歷史關係,發展出不同的標音符號,以符合不同時代、不同學習者的使用狀況,客家語也因為不同地方(例如:臺灣的「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中國大陸的「客家話拼音方案」、香港的「客語拼音」)、不同時空背景(早期教會的白話字、1998年的客語通用拼音與之後 2009 年修正的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與不同使用習慣(例如:客語拼音、注音的方音符號)等因素而被創造不同的標音符號。

  以臺灣客家與為例,在臺灣的客語書寫系統除了在文字上以漢字為主以外,還有許多種的標音符號(音標),像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標音符號如:「客語白話字」(又稱「臺灣客家話羅馬拼音」,與在汕頭刊行的白話字不同)、「客語通用拼音」(全名為臺灣客語通用拼音方案)、「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或者使用根據原有語言特點創造的符號,如:漢字的「注音符號」與「注音符號擴充」(含臺灣方音符號)。

  而在臺灣客家語的各種標音符號大致上的使用狀況:(1) 「客語白話字」通常只在臺灣的客家人基督徒中流行;(2) 「客語通用拼音」則是在 2009 年政府將漢語拼音訂為標準後修正為「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3) 「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從 2009 年之後就是政府所推的拼音方案,包含政府線上的客語常用詞辭典、客語能力認證、客語學習網等等,都是使用此拼音方案;(4)「注音符號」是每位受教育的人在學習國語時都會學習到的拼音方法,但其實注音還可以用來標記其它的漢語族的語言(或方言),包含台灣閩南語、客家語等等,但可能需使用到「注音符號擴充」或是「方音符號」。

  那到底該用哪一種客語音標呢?綜上所述,雖然客家語的標音方法有很多,但在臺灣最常見、最常使用及認證用的方案都是「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而有一部分的客語推廣人士則是呼籲使用「注音符號」,因為他們認為字母「p、t、k、g、d、g」在不同語言的拼音方案會有不同的發音,例如:客家語拼音的「p、t、k」(等同於閩南語拼音的「ph、th、kh」)與閩南語拼音的「p、t、k」(等同於客家語拼音的「b、d、g」)發音不同,如果用注音則不會有同一個符號不同發音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若想考臺灣客語認證或者想看懂最多客語資訊的人可以學習「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但如果不想要另外學習客語拼音,可以直接用注音來讀客語發音(因為大部分受過教育的臺灣人都會注音,也較少受不同語言音標不同發音的影響),故本文以下章節的客語教學會同時「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與注音符號的「臺灣方音符號」並行,以供讀者自行選擇(沒學過客語拼音的臺灣讀者也能夠以熟悉的注音學會客語發音)。

3.3 本文的客語書寫系統與音標表示方式說明

  客語過去一直都使用漢字來書寫,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時,基督教的教士為了方便傳教,為文盲的平民創立了多種客家語的拉丁拼音字母,以及白話字等等,這些拼音字母,大都依照每個地方的鄉談來設計,所以,變成了不同地方的客家語的寫法都不同,而臺灣在 2009 年修正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後,客語認證、客語教材、網路資訊等等大多採用此種方式。以下解釋本文所使用的客語書寫方式與音標表示方式。

3.3.1 客語漢字

  雖然客語從過去就有使用漢字來書寫,但是用字遣詞在不同地方、環境、載體都有所不同。例如「村莊」一詞在教育部的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的網頁中是使用「莊頭」一詞,但在其它一些民間客語書籍或資訊會寫成「庄頭」;又或者「媳婦」一詞教育部的網頁是使用「心臼」一詞,但坊間時常會使用「心舅」一詞。造成同一個字詞卻有多種寫法,所以本文將採用教育部的用詞寫法,同時也能與客語認證接軌。

3.3.2 客語拼音

  在上述章節當中,提及了客語拼音的方法有數種,有客語白話字、客語通用拼音、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等等,但目前教育部的資訊、各網站的客語資訊,以及客語認證等等,所採用的客語拼音方式以「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為主流,所以本文也將採用此種客語拼音方法。

3.3.3 注音符號

  雖然客語所使用的音標方式通常以拼音為主,但發音是要另外學習的,因為字母在不同語言的發音是不同的,而相對於拼音來說,注音的發音則較為固定的,而大部分受過教育的臺灣人都有學過注音符號,注音除了使用在華語之外,還可以用在其它語言,像是粵語、閩南語、客家語等語言,所以本文除了在漢字上方標示客語的拼音之外再加上注音,以供讀者自行選擇習慣、方便的音標來學習客語。

  然而,傳統三十七個注音符號完全適用於華語,而臺灣閩南語也完全適用方音符號(由注音符號擴展而來),雖然客語也可以使用注音來標示音標,但是卻有所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注音和方音有個特點是會將複數音韻母標示成一個符號,例如注音把「ㄚㄧ」改成「ㄞ」,方音把閩南語的「ㄚㄇ」標示成「ㆰ」,但客語特有的「ㄛㄧ」、「ㄛㄋ」則無一個專門的符號,造成有的複韻母有單獨的符號有的則無的狀況。

  還有像是相同子音,但在聲母和韻母則使用不同注音,例如閩南語和客語拼音的子音「ng」若出現在聲母注音寫成「ㄫ」,而若為韻母則為「ㆭ」(不論是單韻母還是複韻母),同理華語、閩南語、客語的子音拼音「n」的聲母注音是「ㄋ」,但只有客語特有的單韻母「n」(例如:客語的「你」字)的注音確時常顯示缺字,要用圖檔才能夠顯示「客家話怎麼說?基礎客語自學教學與學習筆記(臺灣客家語四縣腔為主)」。

  所以,本文所使用的注音皆使用基本子音與母音的注音,也就是只使用單韻母,不採用複韻母(例如:ㄞ、ㄟ、ㄠ、ㄡ),才不會造成有的複韻母有單獨符號有的則沒有,規則無法統一,也能夠更直觀的看到子音構造與配合拼音;而子音不論在聲母還是韻母都採用同樣的注音符號(例如:拼音「m」、「n」、「ng」的注音使用「ㄇ」、「ㄋ」、「ㄫ」,但不使用韻母的注音「ㆬ」、「客家話怎麼說?基礎客語自學教學與學習筆記(臺灣客家語四縣腔為主)」、「ㆭ」),也能夠使讀者不必學習太多傳統注音符號以外的符號(但還是要知道「ㄫ」、「ㄪ」這兩個注音,因為是華語沒有而客語有的子音)。故本文所有詳細的注音使用狀況,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盡可能詳細地聊列在下方,以供讀者理解本文所使用的客語注音標音方式。

  • 聲母
    • 「ㄗ」、「ㄘ」、「ㄙ」單獨出現時,為省去後面的韻母「ㆨ」,與華語相同。
  • 單音韻母
    • 「ㄇ」:聲母與韻母的注音皆使用「ㄇ」,不使用韻母「ㆬ」。
    • 「ㄋ」:聲母與韻母的注音皆使用「ㄋ」,不使用韻母「客家話怎麼說?基礎客語自學教學與學習筆記(臺灣客家語四縣腔為主)」。
    • 「ㄫ」:聲母與韻母的注音皆使用「ㄇ」,不使用韻母「ㆭ」。
    • 「ㄩ」:客語無此音,故不使用。
  •  複音韻母
    • 雙母音
      • 「ㄞ」:等於「ㄚㄧ」,所以不使用「ㄞ」而使用「ㄚㄧ」。
      • 「ㄟ」:等於「ㄝㄧ」,但客語沒有此音節,所以不使用。
      • 「ㄠ」:等於「ㄚㄨ」,所以不使用「ㄠ」而使用「ㄚㄨ」。
      • 「ㄡ」:等於「ㄛㄨ」,但客語沒有此音節,所以不使用。
    • 鼻韻音
      • 「ㄢ」:等於「ㄚㄋ」,所以不使用「ㄢ」而使用「ㄚㄋ」。
        • 華語的「ㄢ」要唸成「ㄚㄋ」,但「一ㄢ」卻要唸成 「一ㄝㄋ 」而不是「ㄧㄚㄋ」,易造成混淆。
      • 「ㄣ」:等於「ㄜㄋ」,但客語沒有此音節,所以不使用,只使用「ㄋ」。
        • 華語的「ㄣ」要唸成 「ㄜㄋ」(例:恩),但客語的「你」只有一個子音「ㄋ」而沒有「ㄜ」,若注音標成「ㄣ」可能會唸成「ㄜㄋ」 ,會造成混淆。
        • 華語的「ㄏㄣ」唸成「ㄏㄜㄋ」(例:很、恨),但華語唸「ㄧㄣ」(例:音、銀、引、印)時,「ㄧ」和「ㄣ」中間並無「ㄜ」(不唸成「ㄧㄜㄋ」),會造成混淆。
      • 「ㄤ」:等於「ㄚㄫ」,所以不使用「ㄤ」而使用「ㄚㄫ」。
      • 「ㄥ」:等於「ㄜㄫ」,但客語沒有此音節,所以不使用,只使用「ㄫ」。
        • 華語的「ㄨㄥ」唸成「ㄨㄛㄥ」,但客語不能,因為客語同時有「ㄨㄥ」(例:風)和「ㄨㄛㄥ」(例:方)的發音,易造成混淆,所以本文用「ㄨㄫ」和「ㄨㄛㄫ」。
  • 其它注音符號
    • 「ㄓ」、「ㄔ」、「ㄕ」、「ㄖ」:四縣腔不使用,只使用在大埔、海陸、饒平、詔安等四腔,發音時舌頭放平,與翹舌音有別,也就是和華語的捲舌音不同,但以下章節皆以四縣腔為例,故本文不使用。
    • 「ㄦ」,客語無此音,故不使用。
  • 其它音節唸法的注意事項
    • 「ㄅㄛ」:華語唸成 「ㄅㄨㄛ」,但客語不能。
    • 「ㄆㄛ」:華語唸成「ㄆㄨㄛ」(例:婆、波),但客語不能(例如:「奶奶」的客語「阿婆」要唸成「ㄚˊ ㄆㄛˇ」,不要唸成「ㄚˊ ㄆㄨㄛˇ」)。
    • 「ㄇㄛ」:華語唸成 「ㄇㄨㄛ」(例:摸、摩),但客語不能(例如:「沒問題」的客語「無問題」要唸成「ㄇㄛˇ ㄇㄨㄋ ㄊㄧˇ」,不要唸成「ㄇㄨㄛˇ ㄇㄨㄋ ㄊㄧˇ」)。

4 ★ 客語學習重點與精華整理(四縣)

  以上章節介紹了語客語相關的背景知識,本章節將會進入到客語的學習,但由於學習一門語言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教授完成的,所以本文只會整理並列出最重要的部分,以期望能夠讓讀者達成學習初級客語的程度,而非以中、高級為目標。

  另外,本教學以臺灣客家語的四縣腔為主要教學,而其它種類的腔調或次方言則不在本文的教學範圍中,音標會同時使用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以及注音符號,讀者只要選擇其中一種較習慣的標音記號來學習即可。最後,若想要更快速直接說客語,或者要應急常用的客語,可直接到本章捷的最後一個部分「會話短語」,會有最常用的客語相關的短語和句子。

4.1 發音

  學習一門語言最開始必須要先學會發音,本章節會完整的介紹客語的發音,首先說明本文學習的一些事項。

  • 「子音」與「母音」的部分讀者必須學會並熟記。(需熟記)
  • 「聲母」和「韻母」則是列出子音和母音的組合讓讀者了解而已,不必特別記憶。(了解即可)
  • 「音節構造」也是讓讀者了解克與音節的組成而已,不用特別記憶。(了解即可)
  • 「聲調」是漢語族都會有的語言特徵,必須要知道音調如何發聲。(需熟記)
  • 「變調」盡量要熟記,在唸客語時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否則聽起來會怪怪的。(需熟記)

4.1.1 子音

  臺灣客家語四縣腔有二十六個子音,其中有三個入聲字尾。以下表格列出二十六個子音,並以客語拼音(以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為主)、注音符號(含方音符號)、白話字、國際音標等四種標音符號互相對照。

客語拼音 注音符號 白話字 國際音標 備註
b p p  
p ph  
m m m  
f f f  
v v v/ʋ  
d t t  
t th  
n n n  
l l l  
z ch ʦ  
j ʨ  
zh ʧ  
c chh ʦʰ  
q ʨʰ  
ch ʧʰ  
s s s  
x ɕ  
sh ʃ  
g k k  
k kh  
ng ng ŋ  
h h h  
i y  
-b ㄅ/ㆴ -p 入聲韻尾
-d ㄉ/ㆵ -t 入聲韻尾
-g ㄍ/ㆶ -k 入聲韻尾

4.1.2 母音

  臺灣客家語四縣腔有七個母音。以下表格列出七個母音,並以客語拼音(以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為主)、注音符號(含方音符號)、白話字、國際音標等四種標音符號互相對照。

客語拼音 注音符號 白話字 國際音標
ii ㆨ/ㄭ ɨ
i i i
e e ɛ
a a a
o o o
u u u
er er ɤ/ə
  • 「ㆨ」在本文只用做解釋用,「ㄗ」、「ㄘ」、「ㄙ」後面的「ㆨ」省略,與華語相同。
  • 「er/ㄜ」只出現在南四縣腔。
  • 「ㄭ」由於有兩種發音易使混淆,所以本文使用「ㆨ」。

4.1.3 聲母

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中音 舌面前音 舌尖前音 舌根音 喉音
閉鎖音 清音 不送氣 b()   d()     g()  
送氣 p()   t()     k()  
破擦音 清音 不送氣       j() z()    
送氣       q() c()    
摩擦音 清音   f()   x() s()   h()
濁音   v()          
鼻音 濁音 m()   n() ngi()   ng()  
側面音 濁音     l()        

4.1.4 韻母

單母音 複合母音
二重母音 三重母音 鼻音韻尾 子音韻尾
唇鼻音 舌尖鼻音 舌根鼻音 唇內子音 舌尖內子音 舌根內子音
ii()     iim(ㆨㄇ) iin(ㆨㄋ)   iib(ㆨㄅ) iid(ㆨㄉ)  
i() ia(ㄧㄚ)
ie(ㄧㄝ)
io(ㄧㄛ)
iu(ㄧㄨ)
iau(ㄧㄚㄨ)
ieu(ㄧㄝㄨ)
ioi(ㄧㄛㄧ)
iui(ㄧㄨㄧ)
im(ㄧㄇ)
)

iam(ㄧㄚㄇ)
)

iem(ㄧㄝㄇ)
)
in(ㄧㄋ)
ien(ㄧㄝㄋ)
ion(ㄧㄛㄋ)
iun(ㄧㄨㄋ)
 
iang(ㄧㄚㄫ)
iong(ㄧㄛㄫ)
)

iung(ㄧㄨㄫ))
ib(ㄧㄅ)
iab(ㄧㄚㄅ)
ieb(ㄧㄝㄅ)
id(ㄧㄉ)
ied(ㄧㄝㄉ)
iod(ㄧㄛㄉ)
iud(ㄧㄨㄉ)
iag(ㄧㄚㄍ))
iog(ㄧㄛㄍ)
iug(ㄧㄨㄍ)
e() eu(ㄝㄨ)   em(ㄝㄇ)
)
en(ㄝㄋ)   eb(ㄝㄅ) ed(ㄝㄉ)  
a() ai(ㄚㄧ)
au(ㄚㄨ)
  am(ㄚㄇ)) an(ㄚㄋ) ang(ㄚㄫ)) ab(ㄚㄅ) ad(ㄚㄉ) ag(ㄚㄍ)
o() oi(ㄛㄧ)     on(ㄛㄋ) ong(ㄛㄫ)
)
  od(ㄛㄉ) og(ㄛㄍ)
u() ua(ㄨㄚ)
ue(ㄨㄝ)
ui(ㄨㄧ)
uai(ㄨㄚㄧ)   un(ㄨㄋ)
uan(ㄨㄚㄋ)
uen(ㄨㄝㄋ)
uang(ㄨㄚㄫ)
ung(ㄨㄫ))
  ud(ㄨㄉ)
uad(ㄨㄚㄉ)
ued(ㄨㄝㄉ)
 
ug(ㄨㄍ)
uag(ㄨㄚㄍ)

4.1.5 音節構造

聲調 T
 聲母C
 
韻母
韻頭M 韻腹V 韻尾E
b(), p(), m(), f(), v(),
d(), t(), n(), l(),
j(), q(), x(), ngi(),
z(), c(), s(),
g(), k(), ng(), h()
i(), u() )ii(), e(), a(), o(), u() 母音韻尾 E1:i(), u()
子音韻尾 E2:m()(), n()), ng(), b()(), d(), g()

4.1.6 聲調

  聲調(英語:Tone)是一種附著於音節的高低抑揚,大多數的漢語族語言都有聲調,客語也同樣有聲調。臺灣客家語四縣腔的聲調有六個(不同客語的聲調數量有所不同,例如海陸腔有七個聲調),這六個聲調與華語的四個聲調是不同的(不同漢語族語言的聲調排列順序都有所不同),以下列出客語的六個聲調。

聲調 四聲 發音要領 聲調音值 聲調符號 注音符號 例字
第 1 聲 陰平 短升 fa24 faˊ ㄈㄚˊ
第 2 聲 陰上 急速下降 su31 suˋ ㄙㄨˋ
第 3 聲 陰去 高平 xien55 xien ㄒㄧㄝㄋ
第 4 聲 陰入 低而短促 gud2 gudˋ ㄍㄨㄉˋ
第 5 聲 陽平 低平 teu11 teuˇ ㄊㄝㄨˇ
第 6 聲 陽入 高而短促 sag5 sag ㄙㄚㄍ

4.1.7 變調

  變調(英語:tone sandhi)又稱為連續變調、連接變調,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併合上的處理。變調存在於許多漢語族的語言中,客語同樣也有變調的特性。

  華語的變調規則較少,為「三聲變調」,也就是兩個三聲相連時前面的三聲會變為二聲,例如:「()(ㄋㄧˇ )nǐ(hǎo )( ㄏㄠˇ )」變「()(ㄋㄧˊ  )(hǎo )(ㄏㄠˇ」、「(lǎo )(ㄌㄠˇ )()( ㄏㄨˇ )」變「(láo )(ㄌㄠˊ )()( ㄏㄨˇ」、「()(ㄉㄚˇ )(sǎo )( ㄙㄠˇ )」變「()(ㄉㄚˊ )(sǎo )( ㄙㄠˇ」等詞,以及少部分的字詞變調,例如:「一」與「不」的變調。

  雖然華語相較於其它的漢語族而言,變調規則算是最少的了,但其它漢語族的變調規則明顯較多一些,像臺灣閩南語有十種變調,至於客語的變調規則數量算是介於中間,臺灣客家語四縣腔有一種變調三個規則(不同客語的變調規則數量不同,例如海陸腔則有兩種變調十幾個規則)。

4.1.7.1 陰平變調

  客家語四縣腔的變調為「陰平變調」,陰平就是音值為「24」(調型為「ˊ」)的音調,只要是陰平字後面接上陰平(調值「24」、調型「ˊ」)、去聲(調值「55」、調型「 」)、陽入(調值「5」、調型「bˋ、dˋ、gˋ」)這三個聲調的字時,前面的陰平字的聲調就要變調成為陽平調(調值「11」、調型「 ˇ」),以下詳細敘述變調的規則方法。注意:若無特別說明,本文所標示的音標音調皆為原調,讀者在說客語時遇到以下規則時需自行變調。

4.1.7.1.1 陰平加陰平
  • 規則:陰平字加上陰平字,前面的陰平字的聲調要變調成陽平調。
  • 公式:第 1 聲(調值「24」)(調型「ˊ」) + 第1聲(調值「24」 )(調型「ˊ」 )第 5 聲(調值「11」 )(調型「ˇ」 ) + 第1聲(調值「24」 )(調型「ˊ」 )
  • 例子:(dungˊ )(ㄉㄨㄫˊ )西(xiˊ )( ㄒㄧˊ )(dungˇ )(ㄉㄨㄫˇ )西(xiˊ )( ㄒㄧˊ )
4.1.7.1.2 陰平加去聲
  • 規則:陰平字加上去聲字,前面的陰平字的聲調要變調成陽平調。
  • 公式:第 1 聲(調值「24」)(調型「ˊ」 + 第 3 聲(調值「55」 )(調型「 」 )第 5 聲(調值「11」 )(調型「ˇ」 + 第 3 聲(調值「55」 )(調型「 」
  • 例子:(tungˊ )(ㄊㄨㄫˊ )(go )( ㄍㄛ )(tungˇ )(ㄊㄨㄫˇ )(go )( ㄍㄛ )
4.1.7.1.3 陰平加陽入
  • 規則:陰平字加上陽入字,前面的陰平字的聲調要變調成陽平調。
  • 公式:第 1 聲(調值「24」)(調型「ˊ」 + 第 6 聲(調值「5」 )(調型「b、d、g」 ) →  第 5 聲(調值「11」 )(調型「ˇ」 + 第 6 聲(調值「5」 )(調型「b、d、g」 )
  • 例子:(pungˊ )(ㄆㄨㄫˊ )(med )( ㄇㄝㄉ )(pungˇ )(ㄆㄨㄫˇ )(med )( ㄇㄝㄉ )
4.1.7.2 詞尾「仔」的變調

  臺灣客家語北四縣腔第二種變調(南四縣則無),為詞尾「仔」的變調,若複詞的前一個字聲調為上聲(調值 31)、陰入(調值 2)的時候,「仔」要讀成「eˇ (11)」,但若前一個字為其它聲調的時候不變。

4.1.7.2.1 上聲加「仔」字
  • 規則:上聲字加上「仔」字,「仔」的聲調要從上聲調(調值 31)變調成陽平調(調值 11)。
  • 公式:上聲字調值「31」調型「ˋ」 + 「仔」調值「31」調型「ˋ」 → 上聲字調值「31」調型「ˋ」「仔」調值「11」調型「ˇ」
  • 例子:(zoˋ (31))(ㄗㄛˋ)( eˋ (31))( ㄝˋ)( zoˋ (31))( ㄗㄛˋ)( eˇ (11))( ㄝˇ)
4.1.7.2.2 陰入加「仔」字
  • 規則:陰入字加上「仔」字,「仔」的聲調要從上聲調(調值 31)變調成陽平調(調值 11)。
  • 公式:陰入字調值「2」調型「pˋ、tˋ、kˋ」 + 「仔」調值「31」調型「ˋ」 → 陰入字調值「2」調型「pˋ、tˋ、kˋ」「仔」調值「11」調型「ˇ」
  • 例子:(zogˋ (2))(ㄗㄛㄍˋ)( eˋ (31))( ㄝˋ)( zogˋ (2))( ㄗㄛㄍˋ)( eˇ (11))( ㄝˇ)

4.2 詞彙

  語言能夠表達出意思的最小單位是「詞」,所以在瞭解客語如何發音後,再來就是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客語詞彙。本文之前是整理出最常見的詞彙,不過後來考量每個人想要表達的詞彙需求可能不同,所以直接以 Google Docs 的試算表來導入客家委員會所舉辦的客語能力認證詞彙,符合讀者可以自行選定初級、中級或中高級的客語詞彙,也可根據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不同腔調查詢來詞彙,可以直接在網頁瀏覽或搜尋(電腦版可按「Ctrl」鍵 + 「F」鍵來搜尋,手機板在網頁右上方的功能列中有「在網頁中尋找」的功能),比在網路辭典(字典)輸入關鍵字等待網頁慢慢地載入還要快上許多。

4.3 語法/文法

4.3.1 詞型的變化

  本章節只限定在一般詞型的變化和使用,而不牽涉到句子的結構語組成,以利初學者能夠先了解客語叫基本的詞型變化文法,在下一個章節則會開始讓讀者了解句子的結構和用法。

4.3.1.1 人稱代名詞

  人稱代名詞又稱為稱謂代名詞,是用來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如華語的「你」、「我」、「他」等詞。

分類 主格 所有格領格、屬格)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自稱 客語 亻厓ngaiˇ)ㄫㄚㄧˇ())

 
 
 
 

亻厓(ngaiˇ)(ㄫㄚㄧˇ)(deuˊ)( ㄉㄝㄨˊ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iaˋ )(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
亻恩(enˊ)(ㄝㄋˊ )(deuˊ )(ㄉㄝㄨˊ )
亻恩(enˊ )(ㄝㄋˊ )(iaˋ )(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denˋ)( ㄉㄝㄋˋ  )
)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ge )( ㄍㄝ )
(ngaˊ )(ㄫㄚˊ )
(ngaˊ)(ㄫㄚˊ)(ge)( ㄍㄝ
)
亻厓(ngaiˇ)(ㄫㄚㄧˇ(deuˊ)( ㄉㄝㄨˊ(ge)( ㄍㄝ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iaˋ )( ㄧㄚˋ )(deuˊ )(ㄧㄚˋ ㄉㄝㄨˊ )(ge )( ㄍㄝ )
亻恩(enˊ )(ㄝㄋˊ )(deuˊ )( ㄉㄝㄨˊ )(ge )( ㄍㄝ )
亻恩(enˊ )(ㄝㄋˊ )(iaˋ )(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ge )( ㄍㄝ )
  華語 我們 我的 我們的
對稱 客語 ()(ㄋˇ) ()(ㄋˇ )(deuˊ)( ㄉㄝㄨˊ
()(ㄋˇ )(iaˋ)( ㄧㄚˋ)(deuˊ )( ㄉㄝㄨˊ )
( )( )( )(    )
()(ㄋˇ )(denˋ)( ㄉㄝㄋˋ)
()(ㄋˇ )(ge )( ㄍㄝ )
(ngiaˊ)(ㄫㄚˊ )(ge)( ㄍㄝ
()(ㄋˇ )(deuˊ)( ㄉㄝㄨˊ(ge)( ㄍㄝ
()(ㄋˇ )(iaˋ)( ㄧㄚˋ)(deuˊ )( ㄉㄝㄨˊ )(ge )( ㄍㄝ )
華語 你們 你的 你們的
他稱 客語 (giˇ)(ㄍㄧˇ
)
(giˇ)(ㄍㄧˇ(deuˊ)( ㄉㄝㄨˊ
(giˇ )(ㄍㄧˇ )(iaˋ )(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
(giˇ )(ㄍㄧˇ )(denˋ )( ㄉㄝㄋˋ )
(giˇ )(ㄍㄧˇ )(ge )( ㄆ )
(giaˊ)(ㄍㄧㄚˊ )
(giaˊ)(ㄍㄧㄚˊ)(ge)( ㄍㄝ)
(giˇ)(ㄍㄧˇ(deuˊ)( ㄉㄝㄨˊ(ge)( ㄍㄝ
(giˇ )(ㄍㄧˇ )(iaˋ )(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ge )(ㄉㄝㄨˊ ㄆ )
華語 他們 他的 他們的
全稱

客語 tai ㄊㄚㄧgaˊ  ㄍㄚˊ
(tai )( ㄊㄚㄧ ) ) )((qidˋ )( ㄑㄧㄉˋ)(gaˊ )( ㄍㄚˊ )
dagˋ ㄉㄚㄍˋsaˇ  ㄙㄚˇ
)
tai ㄊㄚㄧgaˊ  ㄍㄚˊ(ge)( ㄍㄝ)
(tai )( ㄊㄚㄧ )(qidˋ )( ㄑㄧㄉˋ )(gaˊ )( ㄍㄚˊ  )(ge)( ㄍㄝ  )
dagˋ ㄉㄚㄍˋsaˇ  ㄙㄚˇ
華語 大家各位、大眾、眾人、每個人 大家的、各位的、大眾的、眾人的、每個人的
疑問 客語 (maˋ)(ㄇㄚˋ)(nginˇ)( ㄫㄧㄣˇ
maˋ )(ㄇㄚˋ )(nginˇ )( ㄫㄧㄋˇ )(saˇ )( ㄙㄚˇ))
(maˋ)(ㄇㄚˋ)(nginˇ)( ㄫㄧㄋˇ(ge)( ㄍㄝ
(maˋ )(ㄇㄚˋ )(nginˇ)( ㄫㄧㄋˇ )(saˇ)(ㄫㄧㄋˇ ㄙㄚˇ )(ge )( ㄍㄝ )
華語 誰、
什麼人
哪些人 誰的、
什麼人的
哪些人的
  • 「你」字在客語中的發音除了「nˇ」以外,可以讀成「niˇ(ㄋˇ)」、「ngˇ(ㄫˇ)」或「ngiˇ(ㄫㄧˇ)」皆可。
4.3.1.2 反身代名詞

  反身代名詞是用來代替自己的代名詞,表示句子的主詞也接受動詞的動作,也就是「……自己」的意思,例如客語的「亻厓自家」和華語的「我自己」。其中客語中的「自家」等同於華語「自己」的意思,用來表明動作施於動作者自己身上,是純粹的反身代名詞。

分類 自稱 對稱 他稱
單數 客語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cii )( ㄘ  )(gaˊ)( ㄍㄚˊ  ) ()(ㄋˇ)(cii )( ㄘ  )(gaˊ )( ㄍㄚˊ  ) (giˇ)(ㄍㄧˇ)(cii )( ㄘ  )(gaˊ )( ㄍㄚˊ  )
華語 我自己 你自己 他自己
複數 客語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iaˋ)( ㄧㄚˋ)(deuˊ)( ㄉㄝㄨˊ  )(cii )( ㄘ  )(gaˊ )(ㄘ ㄘ  ㄍㄚˊ  ) ()(ㄋˇ)(iaˋ )( ㄧㄚˋ )(deuˊ  ㄉㄝㄨˊ )(cii )( ㄘ  )(gaˊ )( ㄍㄚˊ  ) (giˇ )(ㄍㄧˇ  )(iaˋ )( ㄧㄚˋ)(deuˊ )( ㄉㄝㄨˊ )(cii )( ㄘ  )(gaˊ )( ㄍㄚˊ  )
華語 我們自己 你們自己 他們自己
4.3.1.3 指示代名詞

  指示代名詞是用來代替說者所指的事物等的詞。

指示代名詞 近稱 遠稱 不定稱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單數 複數
客語 (iaˋ )(ㄧㄚˋ) (iaˋ )(ㄧㄚˋ )(deuˊ )(ㄉㄝㄨˊㄉㄝㄨˊㄉㄝㄨˊ ㄉㄝㄨˊ ) (ge )(ㄍㄝ ) (ge )(ㄍㄝ )(deuˊ )( ㄉㄝㄨˊ ) (nai )(ㄋㄞㄋㄞㄋㄚㄧ ) (nai )(ㄋㄚㄧ)(deuˊ )( ㄉㄝㄨˊ )
華語 這些 那些 哪些 
指人 客語 (iaˋ)(ㄧㄚˋ )(ge )( ㄍㄝ(nginˇ)( ㄫㄧㄋˇ )
(iaˋ )(ㄧㄚˋ )(saˇ)( ㄙㄚˇ )(nginˇ )(ㄙㄚˇ ㄫㄧㄋˇ )
(iaˋ )(ㄧㄚˋ )(zagˋ )( ㄗㄚㄍˋ )(nginˇ )( ㄫㄧㄋˇ )
(iaˋ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nginˇ )( ㄫㄧㄋˇ ) (ge)(ㄍㄝ )(ge )( ㄍㄝ )(nginˇnginˇ )( ㄫㄧㄋˇ )
(ge)(ㄍㄝ)(saˇ )( ㄙㄚˇ )(nginˇ )( ㄫㄧㄋˇ )
(ge)(ㄍㄝ)(zagˋ )( ㄗㄚㄍˋ )(nginˇ )( ㄫㄧㄋˇ )
(ge)(ㄍㄝ )(deuˊ)( ㄉㄝㄨˊ )(nginˇ )( ㄫㄧㄋˇ ) (meuˋ )(ㄇㄝㄨˋ )(ge )( ㄍㄝ )(nginˇ )(ㄍㄝ ㄫㄧㄋˇ )
(meuˋ )(ㄇㄝㄨˋ )(saˇ )( ㄙㄚˇ )(nginˇ )( ㄫㄧㄋˇ )
(meuˋ )(ㄇㄝㄨˋ )(zagˋ )( ㄗㄚㄍˋ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idˋ)( ㄧㄉ ˋ )(ge )(ㄧㄉ ˋ ㄍㄝ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idˋ )( ㄧㄉ ˋ )(saˇ )( ㄙㄚˇ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idˋ )( ㄧㄉ ˋ )(zagˋ )( ㄗㄚㄍˋ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deuˊ )( ㄉㄝㄨˊ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saˇ )( ㄙㄚˇ )(nginˇ )( ㄫㄧㄋˇ )
(iuˊ )(ㄧㄨˊ )(ge)( ㄍㄝ )(nginˇ )( ㄫㄧㄋˇ )
華語 這個人
此人
這些人
這一些人
那個人
那一個人
那些人
那一些人
某個人
某人
有一個人
有個人
有人
有些人
某些人
一些人
指事物 客語 (iaˋ )(ㄧㄚˋ )(ge )( ㄍㄝ )
(iaˋ )(ㄧㄚˋ )(zagˋ )( ㄗㄚㄍˋ )
(iaˋ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 (ge )(ㄍㄝ )(ge )( ㄍㄝ )
(ge )(ㄍㄝ )(zagˋ )( ㄗㄚㄍˋ )
(ge )(ㄍㄝ )(deuˊ )( ㄉㄝㄨˊ )() (meuˋ )(ㄇㄝㄨˋ )(gege )( ㄍㄝ )
(meuˋ )(ㄇㄝㄨˋ )(zagˋ )( ㄗㄚㄍˋ )
(iuˊ )(ㄧㄨˊ)(idˋ )( ㄧㄉ ˋ )(ge )( ㄍㄝ )
(iuˊ)(ㄧㄨˊ )(idˋ )( ㄧㄉ ˋ )(zagˋ )( ㄗㄚㄍˋ )
(iuˊ )(ㄧㄨˊ )(deuˊ )( ㄉㄝㄨˊ )
(iuˊ )(ㄧㄨˊ )(ge )( ㄍㄝ )
華語 這個
這一個
這些
這一些
那個
那一個
那些
那一些

某個
某一個
有個
有一個
一些
某些
某一些
有些
有一些
指處所 客語 (iaˋ )(ㄧㄚˋ )(vi )( ㄪㄧ )(dabˋ )( ㄉㄚㄅˋ )()( ㄝˋ  )(pienˋ )( ㄆㄧㄝㄋˋ )……) (iaˋ )(ㄧㄚˋ )(deuˊ )( ㄉㄝㄨˊ )(soˋ
)
( ㄙㄛˋ )
(cai )( ㄘㄚㄧ )……)
(ge)(ㄍㄝ )(vi )( ㄪㄧ )(dabˋ)( ㄉㄚㄅˋ )()( ㄝˋ  )(pienˋ )( ㄆㄧㄝㄋˋ )……) (ge )(ㄍㄝ )(deuˊ )( ㄉㄝㄨˊ )(soˋ
)
( ㄙㄛˋ )
(cai )( ㄘㄚㄧ )……)
(meuˋ )(ㄇㄝㄨˋ )(idˋ )( ㄧㄉ ˋ )(ge )( ㄍㄝ )(soˋ
)
( ㄙㄛˋ )
(cai )(ㄙㄛˋ ㄘㄚㄧ )
(meuˋ )(ㄇㄝㄨˋ )(zagˋ )( ㄗㄚㄍˋ )(soˋ
)
( ㄙㄛˋ )
(cai )( ㄘㄚㄧ )
華語 這(裡、一帶、邊……) 這些(地方……) 那(裡、一帶、邊……) 那些(地方……) 某個地方
某一個地方
某些地方
某一些一方
指時間 客語 (iaˋ )(ㄧㄚˋ )(ha)( ㄏㄚ )(baiˋ )( ㄅㄚㄧˋ )滿(manˊ)( ㄇㄚㄋˊ )(idˋ )( ㄧㄉ ˋ )(bogˋ )( ㄅㄛㄍˋ )()( ㄝˋ )(idˋ)( ㄧㄉ ˋ )(cam)( ㄘㄚㄇ)()( ㄝˋ )(iongˊ)( ㄧㄛㄫˊ)(siiˇ)( ㄙˇ )……) (iaˋ )(ㄧㄚˋ )(giˋ)( ㄍㄧˋ )(baiˋ )( ㄅㄚㄧˋ )(ngidˋ )( ㄫㄧㄉˋ )(ngied )( ㄫㄧㄝㄉ )(ngienˇ )( ㄫㄧㄝㄋˇ )……) (ge )(ㄍㄝ )(ha )( ㄏㄚ )(baiˋ )( ㄅㄚㄧˋ )滿(manˊ )( ㄇㄚㄋˊ )(idˋ )( ㄧㄉ ˋ )(bogˋ )( ㄅㄛㄍˋ )()(ㄅㄛㄍˋ ㄝˋ )(idˋ)( ㄧㄉ ˋ )(cam )( ㄘㄚㄇ )()( ㄝˋ )(iongˊ )( ㄧㄛㄫˊ )(siiˇ )( ㄙˇ )……) (ge)( ㄍㄝ )(giˋ )( ㄍㄧˋ )(baiˋ )( ㄅㄚㄧˋ )(ngidˋ )( ㄫㄧㄉˋ )(ngied )( ㄫㄧㄝㄉ )(ngienˇ )( ㄫㄧㄝㄋˇ )……) (iuˊ )(ㄧㄨˊ )(idˋ )( ㄧㄉ ˋ )(ngidˋ )( ㄫㄧㄉˋ )(baiˋ )( ㄅㄚㄧˋ )(ha )( ㄏㄚ )(bogˋ )( ㄅㄛㄍˋ )()( ㄝˋ )(cam )( ㄘㄚㄇ )()( ㄝˋ )……) (iuˊ )(ㄧㄨˊ (giˋ )( ㄍㄧˋ )(ngidˋ )( ㄫㄧㄉˋ )(baiˋ )( ㄅㄚㄧˋ )(ha )( ㄏㄚ )……)
華語 這(下子、次、一次、陣子、時候……) 這幾(次、日、月、年……) 那(時候、次、一次、陣子……) 那幾(次、日、月、年……) 某/有一(日、次、下子、陣子、時候……) 某/有幾(日、次、下子……)
指性狀 客語 (anˋ )(ㄚㄋˋ )(ngiongˇ )( ㄫㄧㄛㄫˇ
(anˋ )(ㄚㄋˋ )()( ㄝˇ
(anˋ )(ㄚㄋˋ )(neˇ)( ㄋㄝˇ  )
(anˋ )(ㄚㄋˋ )(ngiongˇ )( ㄫㄧㄛㄫˇ )(hinˇ)( ㄏㄧㄋˇ)
(ge )(ㄍㄝ )(anˋ )( ㄚㄋˋ )(ngiongˇ )( ㄫㄧㄛㄫˇ
(ge )(ㄍㄝ )(anˋ )( ㄚㄋˋ )()( ㄝˇ
(ge )(ㄍㄝ )(anˋ )( ㄚㄋˋ )(neˇ )( ㄋㄝˇ  )
(ge)(ㄍㄝ )(anˋ )( ㄚㄋˋ )(ngiongˇ )( ㄫㄧㄛㄫˇ )(hinˇ )(ㄫㄧㄛㄫˇ ㄏㄧㄋˇ )
華語 這樣 那樣
4.3.1.4 疑問代名詞

  疑問代名詞是用來代替不知道的人、地方或事物等的詞。

疑問代名詞 單數 複數
代人 客語 (maˋ)(ㄇㄚˋ)(nginˇ)( ㄫㄧㄋˇ  )(maˋ )( ㄇㄚˋ )(saˇ)( ㄙㄚˇ  )(nai)(ㄋㄚㄧ)(saˇ )( ㄙㄚˇ  )(nai )(ㄋㄚㄧ )(saˇ )( ㄙㄚˇ  )(nginˇ )( ㄫㄧㄋˇ) (nai)(ㄋㄚㄧ )(deuˊ)( ㄉㄝㄨˊ )(nginˇ )( ㄫㄧㄋˇ   )(nai)(ㄋㄚㄧ )(deuˊ )( ㄉㄝㄨˊ  )(saˇ )( ㄙㄚˇ  )
華語 什麼人、哪個人、誰 哪些人、有誰
代地方 客語 (nai )(ㄋㄚㄧ )(nai )( ㄋㄚㄧ )(vi)( ㄪㄧ )(dabˋ)( ㄉㄚㄅˋ )()( ㄝˋ )(pienˋ)( ㄆㄧㄝㄋˋ )……) (nai )(ㄋㄚㄧ )(deuˊ )( ㄉㄝㄨˊ  )(soˋ )(ㄙㄛˋ)(cai)( ㄘㄚㄧ )……)
華語 哪、哪(裡、一帶、邊……) 哪些(地方……)
代事物 客語 (maˋ)(ㄇㄚˋ)(ge)( ㄍㄝ )
華語 什麼、何)
代時間 客語 (nai )(ㄋㄚㄧ )(giuˋ)( ㄍㄧㄨˋ )(siiˇ)( ㄙˇ )(iongˊ )( ㄧㄛㄫˊ )(siiˇ )( ㄙˇ )……)、(giˋ)(ㄍㄧˋ)(giuˋ )( ㄍㄧㄨˋ )(siiˇ )( ㄙˇ )……)
華語 多久、什麼時候、幾(時……)、何時
代性狀 客語 (iong )(ㄧㄛㄫ)(ngiongˋ )( ㄫㄧㄛㄫˋ)()( ㄝˇ )(voi)( ㄪㄛㄧ )(iuˊ)( ㄧㄨˊ )(banˊ)( ㄅㄚㄋˊ )(hinˇ)( ㄏㄧㄋˇ )……)、(giˋ )(ㄍㄧˋ )(tai)( ㄊㄚㄧ )(hoˋ)( ㄏㄛˋ )……)
華語 什麼(樣子、形狀……)、如何、怎樣、有多(大、好……)……
4.3.1.5 數詞

  客語的數字與華語的數字使用情況除了發音不同以外,用字遣詞大致相同,所以學習客語時只須把華語發音改為客語發音即可,無須另外再另外記憶不同的數字規則或用詞。

  另外,客語的數字「2」的規則一樣,「2」、「20」分別為「二」與「二十」,「200」、「2000」、「20000」、「200000000」等等分別為「兩百」、「兩千」、「兩萬」、「兩億」等等,在量詞前也是使用「兩」,例如:「兩隻」,這點與華語、閩南語一樣有相同的規則。還有「0」單獨出現時的讀音為「(langˇ)(ㄌㄚㄫˇ」,在數個數字之間則唸「(kung )( ㄎㄨㄫ」,例如:「(liongˋ )(ㄌㄧㄛㄫˋ )(bagˋ )( ㄅㄚㄍˋ )(kung)( ㄎㄨㄫ)(ngi )( ㄫㄧ」,這點與閩南語一樣也有相同的規則。

0 (langˇ)(ㄌㄚㄫˇ) 10 (siib)(ㄙㄅ)
1 (idˋ)(ㄧㄉˋ) 11 (siib )(ㄙㄅ )(idˋ )( ㄧㄉˋ )
2 (ngi)(ㄫㄧ  ) 12 (siib )(ㄙㄅ )(ngi )( ㄫㄧ  )
3 (samˊ)(ㄙㄚㄇˊ) 13 (siib )(ㄙㄅ )(samˊ )( ㄙㄚㄇˊ )
4 xi)(ㄒㄧ) 14 (siib )(ㄙㄅ )(xi )( ㄒㄧ )
5 (ngˋ)(ㄫˋ  ) 15 (siib )(ㄙㄅ )(ngˋ )( ㄫˋ  )
6 (liugˋ)(ㄌㄧㄨㄍˋ) 16 (siib )(ㄙㄅ )(liugˋ )( ㄌㄧㄨㄍˋ )
7 (qidˋ)(ㄑㄧㄉˋ) 17 (siib )(ㄙㄅ )(qidˋ )(ㄑㄧㄉˋ )
8 (badˋ)(ㄅㄚㄉˋ) 18 (siib )(ㄙㄅ )(badˋ )( ㄅㄚㄉˋ )
9 (giuˋ)(ㄍㄧㄨˋ) 19 (siib )(ㄙㄅ )(giuˋ )( ㄍㄧㄨˋ )
10 (siib )(ㄙㄅ ))() 100 (idˋ )(ㄧㄉˋ )(bagˋ)( ㄅㄚㄍˋ) 1000 (idˋ )(ㄧㄉˋ )(qienˊ)( ㄑㄧㄝㄋˊ)
20 (ngi )(ㄫㄧ  )(siib )( ㄙㄅ ) 200 (liongˋ)(ㄌㄧㄛㄫˋ)(bagˋ )( ㄅㄚㄍˋ ) 2000 (liongˋ )(ㄌㄧㄛㄫ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30 (samˊ )(ㄙㄚㄇˊ )(siib )( ㄙㄅ ) 300 (samˊ )(ㄙㄚㄇˊ )(bagˋ )( ㄅㄚㄍˋ )) 3000 (samˊ )(ㄙㄚㄇˊ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40 (xi )(ㄒㄧ )(siib )( ㄙㄅ ) 400 (xi )(ㄒㄧ )(bagˋ )( ㄅㄚㄍˋ ) 4000 (xi )(ㄒㄧ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50 (ngˋ )(ㄫˋ  )(siib )( ㄙㄅ ) 500 (ngˋ )(ㄫˋ  )(bagˋ )(ㄅㄚㄍˋ ) 5000 (ngˋ )(ㄫ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60 (liugˋ )(ㄌㄧㄨㄍˋ )(siib )( ㄙㄅ ) 600 (liugˋ )(ㄌㄧㄨㄍˋ )(bagˋ )( ㄅㄚㄍˋ ) 6000 (liugˋ )(ㄌㄧㄨㄍ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70 (qidˋ )(ㄑㄧㄉˋ )(siib )( ㄙㄅ ) 700 (qidˋ )(ㄑㄧㄉˋ )(bagˋ )( ㄅㄚㄍˋ ) 7000 (qidˋ )(ㄑㄧㄉ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80 (badˋ )(ㄅㄚㄉˋ )(siib )( ㄙㄅ ) 800 (badˋ )(ㄅㄚㄉˋ )(bagˋ )( ㄅㄚㄍˋ ) 8000 (badˋ )(ㄅㄚㄉ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90 (giuˋ )(ㄍㄧㄨˋ )(siib )( ㄙㄅ ) 900 (giuˋ )(ㄍㄧㄨˋ )(bagˋ )( ㄅㄚㄍˋ ) 9000 (giuˋ )(ㄍㄧㄨ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
10000 (idˋ )(ㄧㄉˋ )(van)( ㄪㄚㄋ) 10000000 (idˋ )(ㄧㄉ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van )( ㄪㄚㄋ )
100000 (siib )(ㄙㄅ )(van )( ㄪㄚㄋ ) 100000000 (idˋ )(ㄧㄉˋ )(i)( ㄧ)
1000000 (idˋ )(ㄧㄉˋㄧㄉˋ )(bagˋ )( ㄅㄚㄍˋ )(van )( ㄪㄚㄋ ) 1000000000000 (idˋ )(ㄧㄉˋ )(seu)( ㄙㄝㄨ)
202 (liongˋ )(ㄌㄧㄛㄫˋ )(bagˋ )( ㄅㄚㄍˋ )(kung)( ㄎㄨㄫ)(ngi )( ㄫㄧ) 2022 (liongˋ )(ㄌㄧㄛㄫˋ )(qienˊ )( ㄑㄧㄝㄋˊ )(kung )( ㄎㄨㄫ )(ngi )( ㄫㄧ )(siib )( ㄙㄅ )(ngi )( ㄫㄧ )
4.3.1.6 時間
時間用法 客語例子
客語 華語
(diamˋ )(ㄉㄧㄚㄇˋ ) 點/時 (idˋ)(ㄧㄉˋ)(diamˋ)( ㄉㄧㄚㄇˋ)
(liongˋ)(ㄌㄧㄛㄫˋ)(diamˋ )( ㄉㄧㄚㄇˋ )
(siib)(ㄙㄅ)(ngi)( ㄫㄧ  )(diamˋ )( ㄉㄧㄚㄇˋ )
(funˊ )(ㄈㄨㄋˊ ) (idˋ )(ㄧㄉˋ )(funˊ)( ㄈㄨㄋˊ)
(liongˋ )(ㄌㄧㄛㄫˋ )(funˊ )( ㄈㄨㄋˊ )
(xi)(ㄒㄧ)(siib)( ㄙㄅ)(ngˋ)( ㄫˋ  )(funˊ )( ㄈㄨㄋˊ )
(ban )(ㄅㄚㄋ )(30 分) (idˋ )(ㄧㄉˋ )(diamˋ )( ㄉㄧㄚㄇˋ )(ban)( ㄅㄚㄋ)
(meuˋ )(ㄇㄝㄨˋ) (liugˋ )(ㄌㄧㄨㄍˋ )(siib )( ㄙㄅ )(meuˋ )( ㄇㄝㄨˋ )
4.3.1.7 日期
日期用法 客語例子 疑問詞
客語 華語 客語 華語
(ngienˇ)(ㄫㄧㄝㄋˇ) (ngi)(ㄫㄧ)(kung)( ㄎㄨㄫ  )(idˋ)( ㄧㄉˋ  )(ngi )( ㄫㄧ )(ngienˇ )( ㄫㄧㄝㄋˇ ) ()()(ngienˇngienˇ )( ㄫㄧㄝㄋˇ )
()()()( ㄆ )(ngienˇ )( ㄫㄧㄝㄋˇ )
哪一年?
幾年?
(ngied )(ㄫㄧㄝㄉ) (siib)(ㄙㄅ)(ngi )( ㄫㄧ )(ngied )( ㄫㄧㄝㄉ ) (nai)(ㄋㄚㄧ)(ngied )( ㄫㄧㄝㄉ )
(maˋ)(ㄇㄚˋ)(ge)( ㄍㄝ  )(ngied )( ㄫㄧㄝㄉ )
哪個月?
幾月?
(ho)(ㄏㄛ) 日/號 (ngi )(ㄫㄧ )(siib )( ㄙㄅ)(idˋ )( ㄧㄉˋ  )(ho)( ㄏㄛ  ) (nai)(ㄋㄚㄧ)(ngidˋ )( ㄫㄧㄉˋ )
(maˋ)(ㄇㄚˋ)(ge)( ㄍㄝ  )(ngidˋ )( ㄫㄧㄉˋ )
幾號?
幾日?
(liˊ)(ㄌㄧˊ)(bai)( ㄅㄚㄧ  ) 星期/禮拜 (liˊ )(ㄌㄧˊ )(bai )( ㄅㄚㄧ  )(ngidˋ)( ㄫㄧㄉˋ ) (liˊ )(ㄌㄧˊ )(bai )( ㄅㄚㄧ  )(giˋ)(ㄅㄚㄧ  ㄍㄧˋ  ) 星期幾?
禮拜幾?
4.3.1.8 形容詞比較用法
形容詞比較用法 形容詞用法 客語例子
原級 客語 (honˇ )(ㄏㄛㄋˇ )
華語
比較級 客語 (dongˊ )(ㄉㄛㄫˊ )~ (dongˊ )(ㄉㄛㄫˊ (honˇ )(ㄏㄛㄋˇ
(ka )(ㄎㄚ )~ (ka )(ㄎㄚ (honˇ ) ㄏㄛㄋˇ
華語 比~、較~、比較 較冷
最高級 客語 (qin )(ㄑㄧㄋ )~ (qin )(ㄑㄧㄋ )(honˇ ) ㄏㄛㄋˇ )
(tedˋ )(ㄊㄝㄉˋ )~ (tedˋ )(ㄊㄝㄉˋ )(honˇ )( ㄏㄛㄋˇ
華語 最~ 最冷

4.3.2 句型的結構

  在上一個章節中,讀者了解到最常見的詞型變化,接下來就要進行巨型結構的內容了,以利讀者能夠造出客語中最常見的幾個基本句子,能夠用客語完整地說出一句話。

4.3.2.1 使用「(毋)係」的名詞謂語句

  由名詞或名詞性詞組充當的謂語,帶這類謂語的句子叫名詞謂語句。客語的「係」等於華語的「是」,否定的「毋」等於華語的「不」

用法說明 「名詞 + 係 +名詞。」表肯定的謂語句。 「名詞 + 毋係 + 名詞。」表否定的謂語句。
客語例子 (giˇ)(ㄍㄧˇ)(he)( ㄏㄝ)(goˊ)( ㄍㄛˊ)(zungˊ)( ㄗㄨㄫˊ)(sangˊ)( ㄙㄚㄫˊ) (giˇ)(ㄍㄧˇ)()( ㄇˇ)(he)( ㄏㄝ)(goˊ)( ㄍㄛˊ)(zungˊ)( ㄗㄨㄫˊ)(sangˊ)( ㄙㄚㄫˊ)
華語意思 他是高中生。 他不是高中生。
4.3.2.2 使用「無」的疑問句

  客語中,只要在陳述句的句末加上「無」即可構成疑問句,客語句末的「無」等同於華語的「嗎」

用法說明 「陳述句 + 無」表疑問句。
客語例子 ()(ㄋˇ  )(he)( ㄏㄝ)(hagˋ)( ㄏㄚㄍˋ)(gaˊ)( ㄍㄚˊ)(nginˇ)( ㄫㄧㄋˇ)(moˇ)( ㄇㄛˇ)
華語意思 你是客家人嗎?
4.3.2.3 使用疑問詞的疑問句

  客語句子使用疑問詞提問時,不需要在句末加上「無」。客語疑問詞「麼个」等於華語的「什麼」,客語疑問詞「麼人」等同於華語的「什麼人」,「誰」,客語疑問詞「哪位」等同於華語的「哪裡」

  另外,客語的「哪位」是指「哪裡」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為「哪個位置」,而不是華語的「哪一位」。

疑問詞 客語例子 華語意思
客語 華語
麼个 什麼 (iaˋ)(ㄧㄚˋ)(he)( ㄏㄝ)(maˋ)( ㄇㄚˋ)(ge)( ㄍㄝ) 這是什麼?
麼人 誰/什麼人 (giˇ)(ㄍㄧˇ)(he)( ㄏㄝ)(maˋ)( ㄇㄚˋ)(nginˇ)( ㄫㄧㄋˇ) 他是誰?/他是什麼人?
哪位 哪裡 ()(ㄋˇ)(oi)( ㄛㄧ)(hi)( ㄏㄧ)(nai)( ㄋㄚㄧ)(vi)( ㄪㄧ  ) 你要去哪裡?
4.3.2.4 形容詞謂語句

  客語的形容詞謂語句通常會加上副詞「當」,雖然客語「當」的字面意思是華語的「很」,但其實在肯定句的「當」幾乎沒有「很」的意思,只是文法上的需要而已。若形容詞謂語句不使用副詞「當」,通常代表擁有兩者間比較的意思。而否定時,只需要在形容詞的前面加上助動詞「毋(會)」就可以了。另外,若表示可能性,只要在形容詞的前面加上助動詞「(毋)會」即可。

形容詞謂語句 客語例子 華語意思
有副詞「當」 (iaˋ)(ㄧㄚˋ)(anˋ)( ㄚㄋˋ  )(giuˋ)( ㄍㄧㄨˋ  )(tienˊ)( ㄊㄧㄝㄋˊ  )(he)( ㄏㄧ  )(dongˊ)( ㄉㄛㄫˊ)(hoˋ)( ㄏㄛˋ   ) 最近天氣很好。
無副詞「當」 (xinˊ)(ㄒㄧㄋˊ)(zugˋ)( ㄗㄨㄍˋ )(fungˊ)( ㄈㄨㄫˊ)(tai)( ㄊㄚㄧ )(ngiˇ)( ㄫㄧˇ )(lanˇ)( ㄌㄚㄋˇ )()( ㄧˋ )(doˊ)( ㄉㄛˊ) 竹風蘭雨。
否定加「毋(會)」 (iaˋ )(ㄧㄚˋ )(fuˋ)( ㄈㄨˋ )(guaˊ)( ㄍㄨㄚˊ )()( ㄇˇ )(voi ㄪㄛㄧ )(fuˋ)( ㄈㄨˋ ) 這苦瓜不苦。
表示可能性加助動詞「(毋)會」 (iaˋ)(ㄧㄚˋ )(fuˋ )( ㄈㄨˋ )(guaˊ )( ㄍㄨㄚˊ )(voi )( ㄪㄛㄧ )(fuˋ )( ㄈㄨˋ )(moˇ)( ㄇㄛˇ ) 這苦瓜會苦嗎?
(tienˊ)(ㄊㄧㄝㄋˊ  )(gongˊ)( ㄍㄨㄫˊ)(ngidˋ)( ㄫㄧㄉˋ )()( ㄇˇ )(voi)( ㄪㄛㄧ )(hoˋ)( ㄏㄛˋ )(tienˊ )( ㄊㄧㄝㄋˊ  ) 明天天氣不好。
4.3.2.5 動詞謂語句

  動詞謂語句是由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充當謂語的句子,基本句型為「主語 + 動詞 + 賓語」。

動詞謂語句 肯定 否定
客語例子 (giˇ)(ㄍㄧˇ)(hi)( ㄏㄧ  )(ngidˋ)( ㄫㄧㄉˋ   )(bunˋ)( ㄅㄨㄋˋ  ) (loˋ)(ㄌㄛˋ)(moi)( ㄇㄛㄧ  )()( ㄇˇ  )(tug)( ㄊㄨㄍ  )(suˊ)( ㄙㄨˊ  )
華語意思 他去日本。 妹妹不讀書。
4.3.2.6 連動句

  連動句是一個主語使用兩個動詞以上的句子。

客語例子 (giˇ)(ㄍㄧˇ )(hi )( ㄏㄧ  )(conˊ)( ㄘㄛㄫˊ  )(tangˊ)( ㄊㄚˊ )(siid)( ㄙㄉ )(fan)( ㄈㄚㄋ )
華語意思 他去餐廳吃飯。
4.3.2.7 二重目的語

  二重目的語是動詞有兩個目的語,基本的句型和語序為:主語 + 動詞 +「給誰」+「東西」。

二重目的語 動詞 + 「給誰」 + 「東西」
客語例子 亻厓(ngaiˇ)(ㄫㄚㄧˇ)(gauˊ)( ㄍㄚㄨˊ  )()( ㄋˇ  )(hagˋ)( ㄏㄚㄍˋ )(fa)( ㄈㄚ )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bunˊ)( ㄅㄨㄋˊ )()( ㄋˇ )(idˋ)( ㄧㄉˋ )(bunˋ)( ㄅㄨㄋˋ )(hagˋ )( ㄏㄚㄍˋ )(fa )( ㄈㄚ )(ge)( ㄍㄝ )(suˊ)( ㄙㄨˊ )(bunˋ )( ㄅㄨㄋˋ )
華語意思 我教你客語。 我給你一本客語書。

4.3.3 句法的使用

  本章節所要闡述的是某字詞、詞性等用來造句的使用方法,所以建議要能理解上一章節的句型結構,才能夠了解如何用更精細的方法、字詞、詞型等造出表達更精確的句子。

4.3.3.1 構造助詞「个」的用法

  客語的構造助詞(結構助詞)「个」的意思等於華語的「的」,用法也與華語相同,大致上有兩種用法:(1) 「~个 + 名詞」用來修飾名詞,表示彼此之間所屬的關係;(2) 「~个 + 名詞」的名詞部分省略,能然具有名詞句的功能。

「个」的用法 「~个 + 名詞」用來修飾名詞。 「~个 + 名詞」的名詞部分省略。
客語例子 亻厓(ngaiˇ)(ㄫㄚㄧˇ)(he)( ㄏㄝ) ○ ○ (tai)(ㄊㄚㄧ)(hog)( ㄏㄛㄍ)(ge)( ㄍㄝ)(hog)( ㄏㄛㄍ)(sangˊ)( ㄙㄚㄫˊ) (iaˋ)(ㄧㄚˋ)()( ㄇˇ)(he)( ㄏㄝ)(giˇ)( ㄍㄧˇ)(ge)( ㄍㄝ)
華語意思 我是 ○○ 大學的學生。 這不是他的。
4.3.3.2 名詞修飾語與「个」的有無

  在客語中,人稱代名詞作為名詞修飾語時,可以直接連結親屬名稱或所屬單位,不需加「个」。

「个」的有無 用法示例
客語用法 華語意思 客語例子 華語意思
(ngaˊ)(ㄚˊ  ) 我的~ (ngaˊ )(ㄫㄚˊ   )(。baˊ)( ㄅㄚˊ ) 我爸爸。
(ngiaˊ)(ㄧㄚˊ  ) 你的~ (ngiaˊ )(ㄫㄧㄚˊ   )(gungˊ)( ㄍㄨㄫˊ) 你爺爺。
(giaˊ)(ㄍㄧㄚˊ) 他的~ (giaˊ )(ㄍㄧㄚˊ )(meˊ)( ㄇㄝˊ ) 他媽媽。
亻厓(ngaiˇ)(ㄫㄚㄧˇ )(deuˊ)( ㄉㄝㄨˊ)(ge)(ㄍㄝ) 我們的~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deuˊ )( ㄉㄝㄨˊ )(gungˊ)( ㄍㄨㄫˊ)(siiˊ)( ㄙˊ ) 我們公司。
()(ㄋˇ)(deuˊ)( ㄉㄝㄨˊ)(ge)(ㄍㄝ) 你們的~ ()(ㄋˇ )(deuˊ )( ㄉㄝㄨˊ )(banˊ)( ㄅㄚㄋˊ ) 你們班級。
(giˇ)(ㄍㄧˇ)(deuˊ)( ㄉㄝㄨˊ)(ge)(ㄍㄝ) 他們的~ (giˇ )(ㄍㄧˇ )(deuˊ )( ㄉㄝㄨˊ )(hog)( ㄏㄛㄍ  )(gauˋ)( ㄍㄚㄨˋ ) 他們學校。
~(ge)(ㄍㄝ)~ ~的~ (toiˇ )(ㄊㄛㄧ)(vanˇ)( ㄪㄚㄋˇ  )(penˇ)( ㄆㄝㄋˇ)(iuˊ)( ㄧㄨˊ) 臺灣朋友。
4.3.3.3 範圍副詞「也」和「都」的用法(表總括)

  客語表示總括的範圍副詞有「也」和「都」等字,與華語的「總」、「總共」、「統統」、「一共」、「都」、「皆」、「大概」、「全都」等相同,都可用來強調「同樣」、「全部」的意思

表總括範圍副詞
客語例子 ()(ㄚˊ)(gungˊ )( ㄍㄨㄫˊ)()( ㄚˊ )(poˇ)( ㄆㄛˇ  )(ia)( ㄧㄚ  )(dongˊ)( ㄉㄛㄫˊ)(fonˊ)( ㄈㄛㄋˊ  )(hiˋ)( ㄏㄧˋ  ) (giˇ)(ㄍㄧˇ)(deuˊ)( ㄉㄝㄨˊ  )(du)( ㄉㄨ  )(he)( ㄏㄝ  )(toiˇ )( ㄊㄛㄧˇ  )(vanˇ )( ㄪㄚㄋˇ  )(nginˇ)( ㄫㄧㄋˇ  )(
華語意思 爺爺奶奶也都很高興。 他們都是臺灣人。
4.3.3.4 範圍副詞「也」和「乜」的用法(表同樣或並行)

  客語表示同樣、並行的範圍副詞有「也」、「乜」等字,與華語的「也」、「都」、「均」、「皆」等一樣的意思

表並行範圍副詞
客語例子 (ngiaˊ)(ㄫㄧㄚˊ)(baˊ)( ㄅㄚˊ)(he)( ㄏㄝ)(xinˊ )( ㄒㄧㄋˊ  )(sangˊ )( ㄙㄚㄫˊ  )(giaˊ )( ㄍㄧㄚˊ )(meˊ)( ㄇㄝˊ )(ia)( ㄧㄚ )(he)( ㄏㄝ )(xinˊ  )( ㄒㄧㄋˊ )(sangˊ  )( ㄙㄚㄫˊ   ) ()(ㄋˇ)(he)( ㄏㄝ )(se)( ㄙㄝ )(lai)( ㄌㄚㄧ )()( ㄝˋ )  ,(giˇ)(ㄍㄧˇ)(me)( ㄇㄝ )(he )( ㄏㄝ )(se )( ㄙㄝ )(lai )( ㄌㄚㄧ )()( ㄝˋ )
華語意思 你爸爸是老師,他媽媽也是老師。 你是男生,他也是男生。
4.3.3.5 連接詞「同」與「摎」的用法

  客語的連接詞「同」或「摎」可用來表示伴隨者的關係,相當於華語的「和」或「與」等的意思。

客語連詞
客語例子 亻厓(ngaiˇ)(ㄫㄚㄧˇ)(tungˇ)( ㄊㄨㄫˇ)(giˇ)( ㄍㄧˇ  )(giedˋ)( ㄍㄧㄝㄉˋ  )(funˊ)( ㄈㄨㄋˊ  ) 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lauˊ)( ㄌㄚㄨˊ  )(nˇ )( ㄋˇ  )(kiung) ㄎㄧㄨㄫ)(ha)( ㄏㄚ  )(loiˇ)( ㄌㄛㄧˇ  )(hi)( ㄏㄧ  )(siid)( ㄙㄉ  )(jiuˋ)( ㄐㄧㄨˋ  )
華語意思 我和他/她結婚。 我和你一起來去喝喜酒。
4.3.3.6 介詞「在」與「對」的用法

  客語的介詞「在」和「對」加上名詞的形式(「介詞 + 名詞」)在多數的情況下會放置於動詞或形容詞之前,當作狀語之用,不過「在」與「對」兩者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發音可讀做「cai(ㄘㄚ一)」、「coiˊ(ㄘㄛㄧˊ)」、「di(ㄉ一)」、「du(ㄉㄨ)」、「dui(ㄉㄨ一)」或「do(ㄉㄛ)」等唸法)用來表示某個動作或是行為所進行的場所「對」(發音可讀做「di(ㄉㄧ)」、「dui(ㄉㄨㄧ)」或「du(ㄉㄨ)」等唸法)則用來表示某個時間或場所的起點

介詞
客語例子 華語意思
客語 華語
(giˇ)(ㄍㄧˇ)( )( )(tai)( ㄊㄚ一)(hog)( ㄏㄛ)(gao)( ㄍㄚㄨ  )(suˊ)( ㄙㄨˊ  ) 他在大學教書。
(cuˋ)(ㄘㄨˋ)(gaˋ)( ㄍㄚˋ  )(  )(   )(qidˋ)( ㄑㄧㄉˋ  )(ngied)( ㄫㄧㄝㄉ  )(koiˊ)( ㄎㄛㄧˊ  )(siiˋ)( ㄙˋ  ) 暑假從七月開始。
( )( )(ngidˋ)( ㄫㄧㄉˋ  )(bunˋ)( ㄅㄨㄋˋ  )(coˊ)( ㄘㄛˊ  )(fiˊ/biˊ)( ㄈㄧˊ/ㄅㄧˊ)(hangˇ)( ㄏㄚㄫˇ)(giˊ)( ㄍㄧˊ  )(loiˇ)( ㄌㄛㄧˇ 從日本坐飛機來。
4.3.3.7 助動詞「(毋)愛」的用法

  客語的助動詞「愛」相當於華語「要」的意思。可以單獨用來作謂語,用以表示主語要什麼;也可以用來作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的附加成分,用來表示動作變化的狀態、情況或方式等,代表的意思為「想」、「願意」、「喜歡」、「希望」、「應該」等。否定句只要在「愛」的前面加上「毋」即可,客語的「毋」等於華語「不」的意思。

「愛」的用法

客語例子 華語意思
做謂語

(iaˋ)(ㄧㄚˋ)(dungˊ)( ㄉㄨㄫˊ)西(xiˊ)( ㄒㄧˊ  )(giˇ)( ㄍㄧˇ  )(oi)( ㄛㄧ  )(moˇ)( ㄇㄛˇ  ) 這東西他要嗎?
做狀語

想要 (tienˊ )(ㄊㄧㄝㄋˊ)(gongˊ )( ㄍㄛㄫˊ)(ngidˋ )( ㄫㄧㄉˋ  )(oi)( ㄛㄧ  )(loiˇ)( ㄌㄛㄧˇ  )(moˇ)( ㄇㄛˇ  ) 明天要來嗎?
願意 ()(ㄋˇ)(oi)( ㄛㄧ  )(tenˇ)( ㄊㄝㄋˇ  )(giˇ)( ㄍㄧˇ  )(hi)( ㄏㄧ  )(moˇ)( ㄇㄛˇ  ) 你要跟他去嗎?
喜歡 (giˇ)(ㄍㄧˇ)()( ㄇˇ  )(oi)( ㄛㄧ  )(daˋ)( ㄉㄚˋ  )(ban)( ㄅㄚㄋ  ) 他不喜歡打扮。
希望 (haˊ)(ㄏㄚˊ)(baiˋ)( ㄅㄚㄧˋ  )(oi)( ㄛㄧ  )(iangˇ)( ㄧㄚㄫˇ) 下次要贏。
應該 (fan)(ㄈㄚㄋ)(oi)( ㄛㄧ  )(gi)( ㄍㄧ  )(dedˋ)( ㄉㄝㄉˋ  )(siid)( ㄙㄉ  ) 飯要記得吃。

4.4 會話短語

  除了以上章節完整地、詳細地對客語學習作說明和教學,以下針對客語常見、常說、常使用的一些會話的短語、短句做一些整理和統整,能讓讀者快速查詢語使用。

4.4.1 常用

  • 是的。→(he)(ㄏㄝ )
  • 不是。→()(ㄇˇ  )heㄏㄝ
  • 請。→(qiangˋ)(ㄑㄧㄚㄫˋ )
  • 謝謝。→(anˋ  )(ㄚㄋˋ  )ziiˋ  ( ㄗˋ  )(se) ㄙㄝ
  • 不客氣;別客氣;不用客氣。→()(ㄇˇ )使(siiˋ )( ㄙˋ )(se )( ㄙㄝ )(ngi )( ㄫ一 )()(ㄇˇ )使(siiˋ )( ㄙˋ )(hagˋ )( ㄏㄚㄍˋ )(hi )( ㄏ一 )
  • 對不起。→(siidˋ )(ㄙㄉˋ  )(liˊ )( ㄌ一ˊ )
  • 不好意思;抱歉。→(paiˇ )(ㄆㄚㄧˇ )(se )( ㄙㄝ )
  • 沒關係。→()(ㄇˇ)使(siiˋ)( ㄙˋ(giangˊ)( ㄍㄧㄚㄫˊ)
  • 我不知道→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 ㄇˇ )(diˊ )( ㄉ一ˊ )
  • 你明白嗎?→()(ㄋˇ )(liauˋ )( ㄌㄧㄚㄨˋ )(gieˋ )( ㄍㄧㄝˋ )(mangˇ )( ㄇㄤˇ )?(「你」的發音可為:nˇ/ngˇ/niˇ/ngiˇ ㄋˇ/ㄫˇ/ㄋㄧˇ/ㄫㄧˇ )
  • 我明白了。→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liauˋ )( ㄌㄧㄚㄨˋ )(gieˋ )( ㄍㄧㄝˋ )(leˋ )( ㄌㄝˋ )
  • 我不明白。→亻厓(ngaiˇ )(ㄫㄚㄧˇ )()( ㄇˇ )(liauˋ )( ㄌㄧㄚㄨˋ )(gieˋ )( ㄍㄧㄝˋ )
  • 可以再說一遍嗎?→(zo)(ㄗㄛ)(dedˋ)( ㄉㄝㄉˋ)(zai)( ㄗㄞ)(go)( ㄍㄛ)(gongˋ)( ㄍㄛㄥˋ)(idˋ)( ㄧㄉˋ)(baiˋ)( ㄅㄞˋ)(moˇ)( ㄇㄛˇ)
  • 請稍等一下。→(qiangˋ)(ㄑㄧㄤˋ(denˋ)( ㄉㄝㄣˋ)(idˋ)( ㄧㄉˋ(ha)( ㄏㄚ)
  • 沒問題。→(moˇ)(ㄇㄛˇ  )(mun)( ㄇㄨㄣ  )(tiˇ)( ㄊㄧˇ )

4.4.2 打招呼/問候

  更詳細、完整關於客語的打招呼、問候語的教學可參閱〈臺灣客家語「你好」怎麼說?客語的寒暄、打招呼、問候語解說大全〉一文。

  • 你好。→()(ㄣˇ)(hoˋ)( ㄏㄛˋ)
  • 吃飽了嗎?→(siid)(ㄙㄉ )(baoˋ)(ㄅㄠˋ )(mangˇ)(ㄇㄚㄫˇ)?(使用場合等同於「你好」。)
  • 吃飽了。→(siid)(ㄙㄉ )(baoˋ)(ㄅㄠˋ (leˋ)(ㄌㄝˋ)。(用於回覆「食飽吂?」。)
  • 大家好。→(tai)(ㄊㄚㄧ )(gaˊ)(ㄍㄚˊ )(hoˋ)(ㄏㄛˋ)
  • 嗨!好久不見。→(oiˋ)(ㄛㄧˋ(anˋ)(ㄢˋ )(giuˋ)(ㄍㄧㄨˋ )(moˇ)(ㄇㄛˇ )(kon)(ㄎㄛㄣ )(doˋ)(ㄉㄛˋ)
  • 最近好嗎?→(anˋ)(ㄚㄋˋ )(giuˋ)(ㄍㄧㄨˋ )(hoˋ)(ㄏㄛˋ )(moˇ)(ㄇㄛˇ)
  • 很好。→(anˋ)(ㄚㄋˋ )(hoˋ)(ㄏㄛˋ
  • 還好;還可以。→(hanˇ)(ㄏㄚㄋˇ )(zo)(ㄗㄛ )(dedˋ)(ㄉㄝㄉˋ)
  • 你如何?→()(ㄋˇ )(ngiongˋ)(ㄫㄧㄛㄫˋ )(banˊ)(ㄅㄚㄋˊ)
  • 你最近忙嗎?→()(ㄋˇ )(iaˋ)(ㄧㄚˋ )(anˋ)(ㄚㄋˋ )(giuˋ)(ㄍㄧㄨˋ )(voi)(ㄪㄛㄧ )(dongˊ)(ㄉㄛㄫˊ )(moˇ)(ㄇㄛˇ )(hanˇ)(ㄏㄚㄋˇ )(moˇ)(ㄇㄛˇ)
  • 很忙。→(dongˊ)(ㄉㄛㄫˊ )(moˇ)(ㄇㄛˇ )(hanˇ)(ㄏㄚㄋˇ)
  • 不會很忙。→()(ㄇˇ )(voi)(ㄪㄛㄧ   )(dongˊ)(ㄉㄛㄫˊ )(moˇ)(ㄇㄛˇ )(hanˇ)(ㄏㄚㄋˇ)
  • 再見。→(zang)(ㄗㄚㄫ )(loiˇ)(ㄌㄛㄧˇ )(liau)(ㄌㄧㄠ)。(字面意思為「再來玩」。)
  • 早安。→(anˋ)(ㄢˋ )早;(zoˋ)(ㄗㄛˋ )(anˋ)ㄢˋ )(voi)(ㄪㄛㄧ )(zoˋ)(ㄗㄛˋ)
  • 午安。→(ngˋ)(ㄫˋ )(onˊ)(ㄛㄋˊ)(siid)( ㄙㄉ )(baoˋ)(ㄅㄠˋ )(zu)(ㄗㄨ )()(ㄝˇ )(moˇ)(ㄇㄛˇ)
  • 晚安。→(am)(ㄚㄇ )(on ˊ)(ㄛㄋˊ)(siid)(ㄙㄉ )(baoˋ)(ㄅㄚㄨˋ (ia)(ㄧㄚ )()(ㄝˇ )(moˇ)(ㄇㄛˇ)

4.4.3 問題/詢問

  • 什麼?→(maˋ)(ㄇㄚˋ)(ge)( ㄍㄝ)
  • 這是什麼?→(iaˋ)(ㄧㄚˋ)(he)( ㄏㄝ)(maˋ)( ㄇㄚˋ)(ge)( ㄍㄝ)
  • 那是什麼?→(ge)(ㄍㄝ)(he)( ㄏㄝ)(maˋ)( ㄇㄚˋ)(ge)( ㄍㄝ)
  • 什麼事情?→(maˋ)(ㄇㄚˋ )(ge)( ㄍㄝ)(sii)( ㄙ)(qinˇ)( ㄑㄧㄋˇ)
  • 什麼時候?→(maˋ)(ㄇㄚˋ)(ge)( ㄍㄝ)(siiˇ)( ㄙˇ)(jiedˋ)( ㄐㄧㄝㄉˋ)
  • 幾點了?→(gidˋ)(ㄍㄧㄉˋ)(doˊ)( ㄉㄛˊ)(diamˋ)( ㄉㄧㄚㄇˋ(leˋ)( ㄌㄝˋ)
  • 在哪裡?→(do )(ㄉㄛ)(nai )( ㄋㄚㄧ)(vi)( ㄪㄧ  )
  • 為什麼?→(zo )(ㄗㄛ)(maˋ )( ㄇㄚˋ)(ge)( ㄍㄝ)
  • 有多少?→
  • 多少錢?→(qidˋ)(ㄍㄧㄉˋ)(doˊ)(ㄉㄛˊ )(qienˇ)(ㄑㄧㄝㄋˇ)?;(maˋ)(ㄇㄚˋ)(ge)(ㄍㄝ)(ga)(ㄍㄚ)(sii)()

4.4.4 自我介紹/認識

  • 你是誰?;你是什麼人?→()(ㄋˇ )(he)(ㄏㄝ )(maˋ)(ㄇㄚˋ )(nginˇ)(ㄫ一ㄋˇ  )
  • 我是 ○○○。→亻厓ngaiˇ)ㄫㄚ一ˇ (he)(ㄏㄝ ○○○。
  • 你姓什麼?→你姓麼个?
  • 我姓 ○→亻厓(ngaiˇ)(ㄫㄚㄧˇ )(xiang)(ㄒㄧㄚㄫ) ○。
  • 你叫什麼名子?→()(ㄋˇ (onˊ)(ㄛㄋˊ )(do)(ㄉㄛ )(maˋ)(ㄇㄚˋ (ge)(ㄍㄝ )(miangˇ)(ㄇㄧㄚㄫˇ)ㄫ
  • 我叫做 ○○○→亻厓ngaiˇ)ㄫㄚㄧˇ (onˊ)(ㄛㄋˊ )(do)(ㄉㄛ ○○○。
  • 請多指教。→(qiangˋ)(ㄑㄧㄚㄫˋ (doˊ)(ㄉㄛˊ )(ziiˋ)(ㄆㄗˋ )(gau)(ㄍㄚㄨ)
  • 你今年幾歲?→(niˇ)(ㄋˇ )(gimˊ)(ㄍㄧㄋˊ )(ngienˇ)(ㄫㄧㄝㄋˇ )(gidˋ)(ㄍㄧㄉˋ )(doˊ)(ㄉㄛˊ )(se)(ㄙㄝ)?(一般用法。)
  • 老師年紀有多大了?→(xinˊ)(ㄒㄧㄋˊ )(sangˊ)(ㄙㄚㄫˊ )ㄫ(ngienˇ)(ㄫㄧㄝㄋˇ )(giˋ)(ㄍㄧˋ )(iuˊ)(ㄧㄨˊ )(gidˋ)(ㄍㄧㄉˋ )(doˊ)(ㄉㄛˊ )(leˋ)(ㄌㄝˋ)?(詢問年長者年紀使用「年紀有幾多/大」。)
  • 你的兒子多大了?→(ngiaˊ)(ㄫㄧㄚˊ ))(lai)(ㄌㄚㄧ )()(ㄝˋ )(gidˋ)(ㄍㄧㄉˋ )(tai)(ㄊㄚㄧ )(leˋ)(ㄌㄝˋ)?(詢問年紀較輕或小孩的年紀使用「幾大」。)

4.4.5 節慶/祝福

  • 祝你 ○○○○。→(zugˋ )(ㄗㄨㄍˋ )()(ㄋˇ) ○○○○。
  • 生日快樂。→(sangˊ )(ㄙㄚㄫˊ )(ngidˋ )(ㄫㄧㄉˋ )(kuai )(ㄎㄨㄚㄧ )(log )(ㄌㄛㄍ)
  • 新年快樂。→(xinˊ )(ㄒㄧㄋˊ )(ngienˇ )(ㄫㄧㄝㄋˇ )(kuai )(ㄎㄨㄚㄧ )(log )(ㄌㄛㄍ)
  • 恭喜發財。→(giungˊ )(ㄍㄧㄨㄫˊ )(hiˋ )(ㄏㄧˋ )(fadˋ )(ㄈㄚㄉˋ )(coiˇ )(ㄘㄛㄧˇ)
  • 身體健康。→(siinˊ )(ㄙㄋˊ )(tiˋ )(ㄊㄧˋ )(kongˊ )(ㄎㄛㄫˊ (kien )(ㄎㄧㄝㄋ)
  • 萬事如意。→(van )(ㄪㄚㄋ )(sii )()()( ㄧˇ )(i )()

5 深入研究與討論

  在上述章節中,已經可以大致上了解並學習基本的客語,但若要更理解客語所承載的背景文化與意涵,就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與討論。雖然客語同為漢語族的一支,但由於時空背景的改變、客家民系的遷徙、多種語言的交互融合、歷史文化的差異等因素,造成客語有著獨特的元素。

  例如華語中的「謝謝」、「多謝」、「感謝」、「感恩」、「感激」等,閩南語也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多謝」、「感謝」、「感恩」等,粵語則是使用「多謝」與「唔該」等,這些不同的漢語族對於「謝謝」的用詞大多可以從字面上理解,但是客語的四縣腔使用「恁仔細」,海陸腔則使用「承蒙你」,這卻是因為客語的委婉用法所產生的避諱字,若不細細的深入探討則很難了解字面的意義與背後的文化含義。

  以下將列出筆者探討客語的其它篇文章,讀者若是有興趣深入了解則可以自行選讀參閱:

6 學習心得與結論

  筆者我並非客家人,所以母語為華語和閩南語而不是客語。再者,從小也沒有生長在客家語的環境,在還沒接觸和學習過客語之前,唯一聽到最多客語的地方就是在火車站和公車上的客語廣播系統了。其實在還沒學習客語之前,原本是對「比較語言」有興趣的,覺得不同種的語言但發展歷史相近的語言會有許多同源、相似的地方。當時閱讀了許多語言的歷史與發展脈絡,客語大致上也知道與漢語族之間的關係,但是並沒有更深入的了解發音、詞彙、文法等相關內容。

  然而為什麼當時對「比較語言」有興趣,是因為大學二年級有一門必修課「外語初級」,除了英文外還有其他各種外語可以選擇(日、法、西、德、韓等等),當時大二修日文,大三雖然沒有必修的外語初級,但我大三還是修了法文,因為大二學日語初級時,對於日語和漢語有許多相似的詞彙,所以開始尋找比較語言的資料,所以大三就想再多學一門語言,就選了法文。雖然接觸了語言比較學後,原本對客語沒有太多興趣,因為當時想要多接觸不同種類型的語言,覺得客語和漢語太相近了。但是後來有位友人他的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閩南人,他覺得想用客語跟爺爺奶奶溝通卻不會說客語,所以當時他去上了高雄的「輕鬆學客語」的課程,知道我對「語言比較學」有興趣,我就和他一起去學客語,從那時起我才開始學客語,而且才知其中有趣的地方。

  該課堂的老師本身是閩南人,是後來他有興趣而自學客語,對客家文化也很有興趣,反而講客語還講得比許多客家人還好,他也會在課堂上說閩南語和客語相似的地方和詞彙,當時也因此從中更快速地記憶客語單字,老師也會說一些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的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很慶幸上到同時懂閩南和客家文化及語言的老師,絕對比只懂客語的老師的課獲得更多,尤其我本身懂閩南語,又加快了客語的學習速度。另外,讓我訝異的是課堂上大約有四、五十個人,但只有五個學員是客家人,其他都是閩南人,還有只有我和同行的友人與老師的助手是年輕人外,其他的學員都是老年人居多,顯示退休後有許多非客家人的人願意學習客語。不過該課程是針對完全沒有接觸過客語的初學者所設計,內容大多是發音、簡單的字句和客家文化,所以該課程上完後,我自行去再購買其它客語的相關書籍,以便更深入的了解與學習客語。

  另外,以同時懂華語、閩南語而母語非客語的角度去學客語,能夠發現許多客語獨特的詞彙,例如華語和閩南語的感謝之詞可以用「多謝」一詞來表達,但客語卻要用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的「恁仔細」一詞,所以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而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緣由,發現了是語音和文化背景的關係,若本身母語從小是講客語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習慣的關係不會覺得用「恁仔細」奇怪,反而不會特別去查詢為什麼有這麼獨特的用法。最後,本身母語若是漢語族的其中一種,要再學習其它種的漢語族語言會比完全不會任何漢語族的人還要容易,即使文法上有些差異,但大部分的狀況是相近的,並不會像學期其他外語那樣困難也不用另外記憶,大多時候只要將詞彙替換成客語詞彙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同時會華語和閩南語又更有優勢更快速的學習客語,因為客語和閩南語之間的共同詞彙又更多了,例如華語的「地方」、「位置」,閩南語和客語同樣都是用「所在」一詞。所以語言能夠讓人進入一個民族的文化,由文化再了解歷史,並從歷史學會如何看待自身與他人,甚至是理解國際關係的過去與未來的重要關鍵之一;故若要學習多種漢語族的語言,又同時想了解臺灣文化與歷史,那麼了解台灣第二大的族群「客家人」以及其文化和學習客語是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宋菁玲 (2008),《大家來學客家話(書附MP3)》。新北市:統一出版社。
  2. 客家人在上坪 (2016),〈客家人的形成大揭秘:歷史上最重要的五次大遷徙〉。每日頭條。
  3. 教育部 (2006),〈代詞表〉。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
  4. 教育部 (2006),〈臺灣客家語拼音系統〉。臺灣客家語常用辭典。
  5. 潘文良 (2003),〈客語注音編製因緣〉。潘文良著作集 ,PCHome 個人新聞台。
  6. 羅濟立 (2012)。《大學初級客語(隨書附贈聽力CD及100年客語試題)》。臺北市:五南。
  7. 想想論壇 (2018),〈明明是台灣第二大族群,卻成了語言上的弱勢…他道出對客家文化消逝的擔憂〉。風傳媒。
  8.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四縣話〉。維基百科。
  9. 維基百科編者 (2019),〈注音符號〉。維基百科。
  10.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家民系〉。維基百科。
  11.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家地區〉。維基百科。
  12.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家語〉。維基百科。
  13.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語方言〉。維基百科。
  14.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語白話字〉。維基百科。
  15. 維基百科編者 (2019),〈客語通用拼音〉。維基百科。
  16. 維基百科編者 (2019),〈漢語族〉。維基百科。
  17. 維基百科編者 (2019),〈標音〉。維基百科。
  18. 維基百科編者 (2019),〈臺灣客家語〉。維基百科。
  19. 維基百科編者 (2019),〈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維基百科。
  20. 維基百科編者 (2019),〈臺灣方音符號〉。維基百科。
  21. 維基百科編者 (2019),〈臺灣語言列表〉。維基百科。
  22. 維基百科編者 (2019),〈變調〉。維基百科。
  23. 百度百科編者 (2019),〈客家语〉。百度百科。

更新紀錄

  1. 2022/05/16,新增多語言版本。
  2. 2021/10/02,新增「四縣與海陸的差異」一文與連結。



繁體中文